最近重讀鹿橋「人子」,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國中吧,當時看的感覺是故事算完整,但總覺得少了些結尾似的,看的矇朦懂懂的,只記當時最喜歡的是養鷹這類寫實類的章節,而這次重讀,這本書時,發現是種啟發;書中從〈汪洋〉到〈不成人子〉一共十三篇章,每個都是獨立的篇章,我感覺到是作者不是在說教,只是提出了一些人哲學的問題,讓讀者慢慢去思考,當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看,就像是一個人在追求各種人生想要的目標,對於書中表達的的思緒,有種體會,也發現到自己心境上的改變,特別是重讀其中一篇敘述一位年輕的印度王子,和老法師一同出家修行的故事。


書中的小王子大九歲生日當天在全國人民的觀禮下稚嫩的小小王子轉變為身負重任的太子,並由老婆羅門法師教授做太子的第一課—分辨善惡的劍法。隨後,他便跟隨老法師,展開六年的教育。六年過去了,小太子也成了文武雙全的青年,也在各地留下了許多以他他正義的劍術除邪惡,救善良的事蹟。但當他十五歲牛日回到國中參加典禮,接受老師教授分辨善惡的最後一課時,老法師一分為二,要太子在兩個一模一樣的法師中分辨,以劍劈倒惡的一。老法師的話在他心中響起:『你只有一擊的機會,一擊不中,自已就要被擊!就要喪生!喪生固然可哀,仍然只是一生一死的事。若是殺了善,縱了惡,這是悔恨千古的事,幾生幾世都不能平歇!』老法師見太子猶豫不決,終究不宜作國王的,便讓他成佛,歌誦著:『善哉人子!』。

其中看到 當師徒兩人渡河時,老船夫對他們說:『因為你,人間已經沒有罪惡了。過了河那邊就是陰間。陰間的事與人間完全相反,你還能分辨善惡嗎?陰間的生就是死,死就生。善就是惡,惡就是善。』刺激我去思考著何謂善,何謂惡。甚至不免想到我追求的一切不就是我自以為是以為是對的真理嘛? 每每遇見這種灰色地帶對於向來目標導向、遵循要求規定的我,好惡分的我來說總是種磨難,自己內在的批判性、分別心不斷浮現拉扯內在脆弱、軟弱的我, 只能說是痛到不行,有想狠狠哭一場的衝動,突然想起之前讀的密勒日巴傳,尊敬著這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尊者,只願自己能習得這樣的慈悲、智慧、勇氣的的千萬分之一。也願自己可以澄明,返樸,不生好惡,把人生當成無盡的學習,時時刻刻學習,讓事事都能在自己心裡產生不同的驚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