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禪修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一念念繫在方法上

雖然講「不除妄想不求真」、「不思善,不思惡」,可是默照的方法還是要用。打坐時,體驗呼吸在鼻孔出入的感覺;經行時,體驗自己腳步在走的感覺;吃飯時,體驗每一口飯咀嚼的感覺;出坡時,體驗你的手、身體,以及工作的狀況。甚至洗澡、喝水、上廁所,都很清楚自己是在做什麼,這就是照;有雜念不管它,則是默;很清楚現在用的方法,有雜念起,不管它,這是默照同時。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如何用禪法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放鬆身心,體驗感覺  
  現代人的生活,無時無刻、無方無處,不是在緊張中度過去的。不論是吃飯、睡覺、逛街、去超級市場,甚至到海灘游泳、去山上度假,都是緊緊張張的。前幾天我在飛機上去洗手間,才進去不久,就被敲了三次門。我相信敲門的人一定是很急很急了,可是,我還沒有結束啊!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下】——禪不等於禪修
有些人認為:禪就是禪修。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禪是透過不同層次的禪修經驗所達到的境界,禪是超越平常而再回到平常。如果禪修工夫沒有任何進展,很可能是因為無法放下念頭。即使非常用心在方法上,雜念仍會出現,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初學者;與其受它干擾,不如把它轉化為精進用功的動力。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一
禪修的觀念與方法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我們都是凡夫,為什麼是凡夫而不是聖人?這是因為愚癡、沒有智慧。因為愚癡,所以充滿了怨恨、嫉妒、懷疑,對人對己都不信任,所以自害害人。在愛人的時候,往往使他人痛苦;愛自己的時候,則變成自私,使得自己更加痛苦。如何才能減少一些愚癡,多一些慈悲與智慧呢?那就是要修行了。
修行,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從觀念的理解來糾正,另一方面則是用方法,將心從混亂的狀態變成清醒、清楚、安定。只有方法,那是盲修瞎練;僅有觀念,那只是知識。禪修必定是方法配合觀念,方法和觀念同時並行,就如同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說禪 146

所以,自己是幫助自己的最佳人選,任何人所幫的忙都只是表面。

假設有一個堅決要自殺的人,最好有人開導他:「你這次死了沒有用,下次還是要回來。你即使自殺也脫不了身,以後還要連本帶利償還,而且下次來,痛苦更多,何必這樣死掉?該還的債還是要還。」

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是告訴我們,自己的債自己還,自己的煩惱自己化解。如果瞭解這一層,心中會很坦然,不需依賴他人、權勢或環境,獨力承當的氣魄自然會出現。能獨力承當的話,這個人已得解脫。

「解鈴還需繫鈴人」一般人都會講,但多限於表層的意義,鮮少能體驗或領會其中深刻的禪意,也就是自己的煩惱自己斷。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與日常生活(下)

《叛逆中年》讓我們活出不一樣的新中年!新書上市75折~■ 聖嚴法師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擔水砍柴
禪是活潑的生活 禪的本身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是一種生活的理念、方式、內涵,不過跟平常人的生活不同。禪者生活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追求什麼、表現什麼、丟掉什麼,也不一定要為環境的好壞而歡樂及苦惱,只要跟著一般的人過平常的生活,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做。努力,既不為自己也不為他人,只是盡其生活的責任。所以,他的原則,既是心不隨境,同時也心不離境;不隨境遷,是禪定的工夫;心不離境,是智慧的作用。也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能寂所以離相無相;能照所以日常活用。活用而不流俗,亦無煩惱,那是智慧的功能。普通的人,心若動便迷失了自己,心若靜便閉塞了自己,那不是禪者的生活。
現在舉二個例子如下: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禪教悲智無我 -- 果醒法師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修的四大障礙
正法,猶如一面鏡子。修行就是要凝集心力,突破執著與慣性,以正念止息妄念的輪迴,依法,不依煩惱。■ 聖嚴法師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鍊心,實際就是鍊我】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