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一
禪修的觀念與方法

修行有兩大要點:一是「觀念」,二是「方法」。若能清楚掌握,修行必能得力。故請依照師父的開示,糾正自己的觀念,練習自己的方法。

首先解釋修行的觀念,有三要則:放下自己、放下目的、放下過去與未來。所謂自己,是指自我的身心;所謂目的,是指禪修的利益;所謂過去未來,是指回顧及推想。這三個項目是構成自我中心,自我價值的要素,也正是給自我帶來煩惱與束縛的禍根,若不能放下,便無以獲得禪修的最大成果開悟的經驗。至少學著暫時放下,才能夠體驗到若干禪修的利益。

其次說明修行的方法,也有兩大要則:

第一是重心在下。身體的重心,當在腰部以下。如果以頭部為重心,會招致頭腦脹痛及發熱的障礙;如果以胸部為重心,會引起胸悶胃塞的反應;若將重量感置於臀部與坐墊之間,便沒有任何副作用產生了。

第二是身心放鬆。先練習把身體的肌肉及神經放鬆,然後將頭腦及心情放鬆。所謂身體放鬆,是把通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放輕鬆,由臉部、眼球、肩、臀、手、小腹、腿、腳,凡是能用意志指揮的每一寸神經所到之處,都讓它們放鬆。至於頭腦與心情放鬆,是指沒有焦慮、急躁、煩亂、困惑、恐慌、疑懼等,若能放下一切不安的心緒,專念於禪修的方法,自然就會輕鬆。先練肌肉放鬆,神經自然放鬆,頭腦與心情也會跟著放鬆。最重要的是小腹一定要放鬆,否則在打坐時,會發生胸悶、胃脹、頭暈、氣塞等的反應,因而無法持久用功。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一

禪修的方法,是禪修者的命根,離開方法,就有喪失生命的危險。所以古來的祖師們,教人要終身抱住一句本參話頭,庶可安全保命。應當想像自己是失落人海中的人,抓到一隻救生浮圈,那裡還敢把它放掉。不過,當時間一久,倦怠心生,雖非故意,卻是無奈,此時禪修者必須奮起大毅力、大決心、大信心,重新抓回救命的方法,才能救你一命。

當你丟掉了方法時,要生大慚愧,痛徹懺悔,發大悲願,便能增強意志,驅除昏沉散亂,一心練習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