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處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_ex.php?n_id=0000664757&level2_id=121

因肚臍有任、帶、沖三脈通過,聯繫五臟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氣血陰陽發生異常變化,我們可以借助于刺激神闕穴來調整全身,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肚臍。 

明代有一個著名的學者叫都穆,他在所著的《都公譚纂》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永樂年間,嘉興有一個叫金晟的刑部主事。在一次抓差辦案時,捉住了很多的強盜。金晟看完資料後發現強盜的頭目是一個年齡很大的老者。但從外在表現上看這個人毫無老態,而且「面如童子」。金晟於是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的確如此。後來金晟就問這個犯人為什麼如此長壽,這個犯人就說了,說自己小時候遇見了一個異人告訴自己「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顯然,灸臍長壽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 
那麼,肚臍對於脾胃方面的病為何有功效呢?中醫認為,肚臍周圍屬脾和小腸,所以通過刺激此穴能治療由脾陽不振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病。神闕臨近我們的脾胃部,在五行中又屬土,而治療五行屬土的脾胃病,選用灸臍法治病,可謂是「對症下藥」了。 
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 釐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千萬別燙著。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 次為一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 
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薑,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每次灸15 分鐘左右,隔一天進行1 次,每月灸10 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裡通氣的,有些人感覺肚子脹,大便卻排不下來,若屬於虛寒無力者,可使用此法來治。 
需要說明的是,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不要使用灸臍法,飽腹或空腹也不宜使用此法。 
此外,通過按壓肚臍,我們還可以判斷是否有無脾病。《脾胃論·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俱病論》有雲:「脾病,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動氣築築然,堅牢如有積而硬,若似痛也,甚則亦大痛,有是,則脾虛病也,無則非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脾胃受病,有一種症狀特徵,就是病人在按壓肚臍時常感覺到臍周的搏動,並且搏動的地方又硬又痛。有這種症狀的就表明脾胃已虛。 
(連載六十九) 
摘編自《向脾胃要健康》 
李志剛/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