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擔水砍柴
禪是活潑的生活

禪的本身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而是一種生活的理念、方式、內涵,不過跟平常人的生活不同。禪者生活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追求什麼、表現什麼、丟掉什麼,也不一定要為環境的好壞而歡樂及苦惱,只要跟著一般的人過平常的生活,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做。努力,既不為自己也不為他人,只是盡其生活的責任。所以,他的原則,既是心不隨境,同時也心不離境;不隨境遷,是禪定的工夫;心不離境,是智慧的作用。也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能寂所以離相無相;能照所以日常活用。活用而不流俗,亦無煩惱,那是智慧的功能。普通的人,心若動便迷失了自己,心若靜便閉塞了自己,那不是禪者的生活。
現在舉二個例子如下:
一、《六祖壇經》云:「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這個故事許多人耳熟能詳,是因為六祖惠能大師在廣州法性寺,見到二僧議論風和旛,一曰風動,一曰旛動,爭持不下。惠能大師告訴他們:「那個動的現象,既不是風也不是旛,而是你們二位自己的心。」心隨境動,所以知道景物在動,這是常識,並沒有錯。如果深一層考查,知道景物在動的,是人的心,也沒有錯。如果堅持認為旛動或者風動,就成了引生煩惱的原因。可是,凡夫的心動,叫做分別和執著,因為他有主見,就是心有所住,就會失去活潑自由的精神。禪悟者的心,照樣會動,不過心無所住,沒有執著,所以是智慧的照明作用。因為心無罣礙,所以活潑自在。
二、《六祖壇經》的〈無相頌〉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又云:「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類似這樣的理念,在禪籍中可以發現很多。許多人誤解禪宗,扭曲佛教是消極、逃避、厭世的,也的確有許多學佛學禪的人,表現出這樣的心態。事實上,禪宗是絕對積極、入世、化世的。它不僅是理論、也不僅是信仰,而是一種活潑、自在、踏實的生活。只要能夠練習和體驗到不因為順逆環境而產生愛瞋的衝動,就能太平無事,自由自在。所以,佛法就在平常生活之中,離開平常生活而追求佛法,那就像是龜毛兔角,根本沒有這樣的事。因為,悟前的禪者,只要知道他們未悟,便與悟境相近,一旦發現事實本來如此,擺下一切欣厭的執著,就是悟境現前。可見,迷與悟,原來貼鄰而住,甚至就是一物的二名,智慧生於煩惱而用於煩惱。拖泥帶水,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愛此瞋彼,就會處處障礙,常常遇鬼。如果,見怪不怪,知道是煩惱而不拒不迎,當下就是智慧,就能左右逢源地灑脫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 的頭像

    陽陽日記~Sherry部落格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