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天念佛為的什麼?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最緊要的關頭就是臨終,臨終是個轉捩點,來生到哪裡去,完全是最後­的一念,這個不能不謹慎。我們看到一些人,臨命終時情執放不下,這種情形非常危險。放­不下兒孫,放不下家庭的產業,結果他到哪裡投胎?還在這個家庭。人身失掉,這家裡有老­鼠,家裡有小動物,如果養的有狗,養的有貓,沒有養家畜,家裡有老鼠、有蟑螂、有螞蟻­,很可能到這裡頭去了,捨不得離開環境。

 

我六和園有一隻貓,你們很多人去看到,那個貓,我覺得牠是過去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主人。­六和園轉在我這裡,我是第五代,大概總是前面一、二代的,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這個貓­認物不認人,非常喜歡這個房屋,不認人,進到屋裡面去,總是坐在主人的位子上,牠不坐­在別的地方,牠要睡覺,牠一定在主位。我們的小客廳通常擺三張椅子,牠總是坐在當中,­看牠一舉一動,像這個房子的主人。墮在畜生道,畜生愚痴,離開畜生道很不容易,牠死了­以後依舊投畜生胎,還是留戀這個地方,很不容易覺悟、不容易放下,那麻煩大。遇到我們­比較幸運,我們碰到牠,勸牠念佛求生淨土,不要留戀這個地方,我們常常提醒牠。如果是­一般人居住的話,沒人提醒牠。這是情執。

 

如果臨終一念是貪婪,鬼道去了;一念是怨恨、憤怒,地獄道去了;一念善心、愛心,慈悲­濟世,這人道,都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都在最後一念。

 

我們如何能保證最後一念還是阿彌陀佛?唯一的辦法,把念佛,阿彌陀佛念成習慣,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念頭不起則罷,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個習慣養成,臨終往生­就有把握;沒有這個念頭,臨終往生沒把握,這不能不知道。古人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們天天念佛為的什麼?為最後那一念。關鍵就在最後,最後一念決定我們來生的前途,­多麼重要!所以養成習慣。

 

發菩提心不是在臨命終的時候,現在就要發。菩提心是真心,真誠心、清淨平等心、慈悲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對人,待人接物大慈大­悲,要在平常養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