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中法華智慧講座第五場 感恩與發願 跨越生老病死


【陳逸慧/臺中報導】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過程;身體病了,若能運用佛法觀念去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同樣可以活得美好自在。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臺中市政府集會堂展開的「法華智慧系列講座」第五場「藥不藥美好人生」,邀請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常寬法師、前國軍松山醫院副院長潘文中醫師、「臺灣安寧醫療之母」趙可式博士,透過主持人陳月卿引談,分享在醫療、病人、照護者之間不同角色的體會。

醫治無數病人、經常出國義診的潘文中醫師,被確診罹患「小腦萎縮症」,身體動作不協調,以及旁人誤解,讓他深受挫折。過去是幫助別人,如今變成需要別人幫忙,自我調整後的他,將病苦化為人生的加分。「生病前是醫師,看多了死亡;生病後停下腳步反思自己,有生必有死,生死之間,如何活出絕妙人生?」潘文中體會到人生要做的事,就是做好自己,時時知足、感恩、惜福,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致力推動安寧療護的趙可式,本身也是癌症患者,回想醫師告知她罹癌時,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不會是我?」沒有恐懼,而是反省自己不正常的生活型態、工作壓力,導致身體患病。她說生病給了她三個「禮物」:調整生活、價值觀,以及每天過「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信仰天主教的她,談到宗教對臨終病人及家屬的正面影響,尤其聖嚴師父、單國璽樞機主教將信仰融入生命,歡喜面對生死,讓她學到死亡前要準備的,是功德和智慧資糧。

曾擔任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談到俗家父親、法身父親都是罹癌往生,讓他上了二場生命教育課。法師提到曾問師父,如何看待自己生病?師父告訴他:「以感恩心接受,以報恩心付出。」他觀察師父更是「以平常心面對」,對身上病痛總是幽默以對,讓周圍的人也都釋懷。他從師父身上學到,面對死亡,除了感恩、祝福,還要發願,「發願是擴散的、無窮的,而不只聚焦自己。」

法師的分享,立即獲得回響,潘文中醫師當場發了大願:願每位聽眾帶著祝福和感恩,微笑過好每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