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的慈悲與智慧
「精神」是非常抽象的名詞,到底精神是存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如果生病或死亡,還有精神嗎?
最近我在紐約遇到一位印度教的先生,他將老師的照片供在辦公室裡,平常進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師的照片合掌、行禮,然後很用心地注視他。
我問他:「您師父還在嗎?」
他回答:「還在的。」
我又問:「他幾歲了?」
他回答:「他沒有身體。」
我覺得有意思了,就問說:「沒有身體,怎麼說還在呢?」
他告訴我:「我每天來看他的照片,向他問訊、行禮,就能感受到老師與我之間的交流。而且每當我碰到困難,只要來看看老師,往往就能得到一些啟示。這不是用聲音、語言,純粹是一種精神(spirit)的溝通。」所以,這裡講的精神,依佛法來說,指的就是功德身、智慧身,或者說是法身。
最近,西安法門寺地宮裡發現的佛指舍利即將被迎請到台灣來,因此有人問我:「那佛指是真的嗎?」我說:「很難說釋迦牟尼佛有留下什麼手指,可是從歷史的傳說來看,這手指從印度傳到西域,然後傳到中國,在唐朝的文獻中也都有記載。所以無論如何,還是一項重要的文物。而且即使是假的,也很值得,因為這代表著佛的精神。」
以心體會佛的精神
換句話說,雖然它不一定真的是佛陀身上的東西,但是只要我們把它當成佛,它就是佛了。這就好像我們向釋尊像行禮,釋尊像也不是真的釋尊,但它是釋尊的象徵,也代表著佛的精神。不過,佛的精神不一定要透過「舍利」才能表現出來,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依賴,精神就以不同的形象呈現。
那麼,佛的精神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說,佛的精神就是慈悲與智慧,形象只是代表。例如我們法鼓山山上有好幾個佛殿,每個佛殿都有佛像,佛像所代表的就是佛,但它不是真的佛,而是佛的象徵。
因此,我現在問你們:「如果我害病,躺在醫院不省人事,那麼我的精神還有沒有?我的精神在哪裡呢?」在你們的心中啊!當你們和這個世界感受到,我這個人對你們及這個世界曾經有過的影響和功能,那就是我的精神了。
前天,圖書資訊館正式啟用,我看到好多不同版本的《大藏經》,其中有一套是我的師父──東初老人,以中華佛教文化館的名義印行的。它是台灣最早的一套《大藏經》,當時只發行了五百套。在這之前,台灣是不容易找到藏經的,因此,有許多圖書館或比較大的寺院都來請書,這對當時台灣佛教界、學術界的影響與貢獻,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不過,後來我也發現,許多寺院把藏經請回去後,大都用兩個櫃子陳列,放在佛像的兩邊;或者在佛龕裡裝了架子,然後把藏經放在裡面,鎖起來。我問他們:「藏經有沒有人看呢?」他們回答說:「有呀!我們每天都在看,信徒們來拜佛,也都看到了。」這也不能說都沒有人看,只不過這就如同「佛像」是「佛寶」的代表一樣,這套藏經已被當作「法寶」,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了。
不求名位但求盡心盡力
直到今天,這部藏經的影響力都還在,而老和尚的付出與貢獻均蘊涵其中,因此,只要有藏經的地方,我們老和尚的精神就在那裡,不會因他往生而消失。
昨天我在中視錄影,也談到類似的問題。節目中請到一位卸任立委來擔任對談貴賓,他是基督徒,先前競選立法委員,結果高票落選。在節目中他提到,因為自覺在任內付出很多,可是最後卻落選,所以有一種被選民拋棄的感覺。於是我就跟他說:「你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對我們國家、政府都盡心盡力地奉獻了,將來即使沒有人記得你做了什麼事,或是你的名字,那都不重要,因為你奉獻出來的精神已經永遠在那裡了。」
其實人是很健忘的,今天我聖嚴在這裡,因為這地方是我創辦的,所以大家覺得聖嚴師父是我們的創辦人、恩人。可是,我告訴大家,如果接下來有幾位後繼的優秀人才出現,對我這個老的、過去的人,沒有幾年就會淡忘。但是,人的精神不會因為名字沒有而消失,所以千萬不要將成敗寄託在外在的形式上。
精神,看起來是一時間的,其實它是長久的。譬如你今天掃廁所,把它弄得乾乾淨淨的,讓人感覺很舒服,使用過的人心情都很好,之後這個人一天之中無論做什麼事,都延續著好心情,這樣,一時間的功能延續下去,則一天的功能延續下去。所以,不要執著名的大小、功德多少,只要當下盡心盡力去做,影響力就會產生,精神就會長存。(講於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僧伽大學「創辦人時間」)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法鼓家風 」
「精神」是非常抽象的名詞,到底精神是存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如果生病或死亡,還有精神嗎?
最近我在紐約遇到一位印度教的先生,他將老師的照片供在辦公室裡,平常進入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師的照片合掌、行禮,然後很用心地注視他。
我問他:「您師父還在嗎?」
他回答:「還在的。」
我又問:「他幾歲了?」
他回答:「他沒有身體。」
我覺得有意思了,就問說:「沒有身體,怎麼說還在呢?」
他告訴我:「我每天來看他的照片,向他問訊、行禮,就能感受到老師與我之間的交流。而且每當我碰到困難,只要來看看老師,往往就能得到一些啟示。這不是用聲音、語言,純粹是一種精神(spirit)的溝通。」所以,這裡講的精神,依佛法來說,指的就是功德身、智慧身,或者說是法身。
最近,西安法門寺地宮裡發現的佛指舍利即將被迎請到台灣來,因此有人問我:「那佛指是真的嗎?」我說:「很難說釋迦牟尼佛有留下什麼手指,可是從歷史的傳說來看,這手指從印度傳到西域,然後傳到中國,在唐朝的文獻中也都有記載。所以無論如何,還是一項重要的文物。而且即使是假的,也很值得,因為這代表著佛的精神。」
以心體會佛的精神
換句話說,雖然它不一定真的是佛陀身上的東西,但是只要我們把它當成佛,它就是佛了。這就好像我們向釋尊像行禮,釋尊像也不是真的釋尊,但它是釋尊的象徵,也代表著佛的精神。不過,佛的精神不一定要透過「舍利」才能表現出來,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依賴,精神就以不同的形象呈現。
那麼,佛的精神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說,佛的精神就是慈悲與智慧,形象只是代表。例如我們法鼓山山上有好幾個佛殿,每個佛殿都有佛像,佛像所代表的就是佛,但它不是真的佛,而是佛的象徵。
因此,我現在問你們:「如果我害病,躺在醫院不省人事,那麼我的精神還有沒有?我的精神在哪裡呢?」在你們的心中啊!當你們和這個世界感受到,我這個人對你們及這個世界曾經有過的影響和功能,那就是我的精神了。
前天,圖書資訊館正式啟用,我看到好多不同版本的《大藏經》,其中有一套是我的師父──東初老人,以中華佛教文化館的名義印行的。它是台灣最早的一套《大藏經》,當時只發行了五百套。在這之前,台灣是不容易找到藏經的,因此,有許多圖書館或比較大的寺院都來請書,這對當時台灣佛教界、學術界的影響與貢獻,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不過,後來我也發現,許多寺院把藏經請回去後,大都用兩個櫃子陳列,放在佛像的兩邊;或者在佛龕裡裝了架子,然後把藏經放在裡面,鎖起來。我問他們:「藏經有沒有人看呢?」他們回答說:「有呀!我們每天都在看,信徒們來拜佛,也都看到了。」這也不能說都沒有人看,只不過這就如同「佛像」是「佛寶」的代表一樣,這套藏經已被當作「法寶」,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了。
不求名位但求盡心盡力
直到今天,這部藏經的影響力都還在,而老和尚的付出與貢獻均蘊涵其中,因此,只要有藏經的地方,我們老和尚的精神就在那裡,不會因他往生而消失。
昨天我在中視錄影,也談到類似的問題。節目中請到一位卸任立委來擔任對談貴賓,他是基督徒,先前競選立法委員,結果高票落選。在節目中他提到,因為自覺在任內付出很多,可是最後卻落選,所以有一種被選民拋棄的感覺。於是我就跟他說:「你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對我們國家、政府都盡心盡力地奉獻了,將來即使沒有人記得你做了什麼事,或是你的名字,那都不重要,因為你奉獻出來的精神已經永遠在那裡了。」
其實人是很健忘的,今天我聖嚴在這裡,因為這地方是我創辦的,所以大家覺得聖嚴師父是我們的創辦人、恩人。可是,我告訴大家,如果接下來有幾位後繼的優秀人才出現,對我這個老的、過去的人,沒有幾年就會淡忘。但是,人的精神不會因為名字沒有而消失,所以千萬不要將成敗寄託在外在的形式上。
精神,看起來是一時間的,其實它是長久的。譬如你今天掃廁所,把它弄得乾乾淨淨的,讓人感覺很舒服,使用過的人心情都很好,之後這個人一天之中無論做什麼事,都延續著好心情,這樣,一時間的功能延續下去,則一天的功能延續下去。所以,不要執著名的大小、功德多少,只要當下盡心盡力去做,影響力就會產生,精神就會長存。(講於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僧伽大學「創辦人時間」)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法鼓家風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