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禪堂修行、打坐時用方法觀空,觀一切東西都是不實在的,讓自己的心放空、身體放鬆,頭腦裡沒有東西,是可以做到暫時不住於相,但是起坐之後,全部又都回來了。所以,除了在打坐時心放空,沒有打坐時也要練習心放空。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引起自己煩惱、痛苦、不平衡的事物,都要把它放空。你一放空,那些東西都不存在,否則本來沒有事,可是你不放空,就會被它捲進去,產生種種的不平衡或憤怒,自己變成了一個煩惱、沒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會怎樣做呢?打坐時能夠放空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之中也要把它放空。可是放空之後,是不是等於一個無知的人?不是。

「應無所住」下面還有一句「而生其心」,這個「心」是智慧心—明明知道有這些事,但是跟我沒有關係。世界上、社會上不好的現象,假使是由我造成的,我要改進,但不必煩惱;如果是別人造成的,便和我沒有關係,既然跟我沒有關係,那為何要煩惱?假如我有能力,就去改善它;假如沒有能力,或者是不能改善、改善不了,卻老是生氣,老是希望它改善,就成了多餘的煩惱;不需要的煩惱,而煩惱了,這是愚癡。事實上,我生活我的,根本不需要為這些事情心煩,如果要為這些事情煩惱,那就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無所住」是不因社會、自然、時間的各種狀況而煩惱、憂愁;「生其心」是產生反應的心,讓人能處理這些事,也能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聖嚴法師《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