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回應
周志建(呂旭立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去年十一月中的某個陰雨秋天裡,我搭乘火車前往花蓮。火車上,坐滿著跟我一樣極欲離開喧鬧都市的人。我後面坐著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女孩子,一路上,孩子無法安靜坐著,時常鬧情緒,從台北到花蓮兩小時的路程中,我發現:每當孩子一吵鬧,母親的回應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你再吵,就叫警察來抓你。」、「你再吵,我就把你丟出去。」,這是威脅、恐嚇。不然就是,「來,不要吵了,媽媽給你吃餅乾…」。年輕的媽媽,準備了好幾包零食,一直往孩子的嘴巴裡「塞」,想要以食物塞住她的情緒、阻止哭鬧,這是利誘、討好。
這兩種方式,你熟悉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被父母這樣帶大的吧。
你說,這兩種方式、有什麼不對嗎?
父母「回應」孩子情緒的方式,如果只有這兩種(不是威脅、恐嚇,就是利誘),所帶來的後遺症是:一、當我們被恐嚇時,我們就會學到一件事,「我不應該有情緒」、「有情緒是不好的」,於是就造成長大後自我壓抑、自我否定,同時日後也去壓抑他人的情緒。現在人們的身心症與人際衝突就是這樣來的。
但如果你只會用利誘的方式,去「取代」情緒,長大以後,當你情緒不好,你同樣會學到拿食物去「堵住」情緒(不停吃、購物狂),藉此來逃避面對真相,我們就永遠學不會如何面對、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
好友D告訴我,她的小孩一出生,就給阿嬤帶,他與老公兩人都是上班族,學心理的她明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但迫於現實的無奈,只好請婆婆帶。所以,在小孩上幼稚園前,每天早上八點,孩子被帶到婆婆家,等下午六點,D才下班去接孩子回來。一直等到孩子上了幼稚園後,孩子才離開阿嬤的家。但D告訴我,孩子上了幼稚園後,她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常心不在焉,學習也比一般孩子來得遲緩。
學心理的D,本來不是太在意,想說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本來就不同,不要逼迫他們、以免揠苗助長。但是,直到有一天,她小叔的孩子也給她的婆婆帶時,他們才意外的發現,其實老邁的婆婆根本無法應付精力充沛孩子們的情緒,所以,每當孩子哭鬧時,婆婆就準備了一堆零食,去塞住孩子的嘴,更慘的是,婆婆家的電視從早上八點就開著,直到晚上六點鐘,大人來接小孩為止,都沒停過。婆婆藉著零食與電視、來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這模式,你熟悉嗎?
D告訴我,她看過一篇研究報導,說孩子從小看電視看太多,大腦持續一直被各種聲光所刺激、填滿,這會讓小孩的智能變低、無法專注。那一刻,D終於明白了,她的孩子為什麼學習遲緩、注意力無法集中。
D相當懊惱,後悔將孩子交給年邁的婆婆帶,覺得對不起孩子。但事實已造成,只能勇於面對。所以,今年初D辭去了工作,改成兼職,以便可以在家裡多陪伴孩子,期待能幫助孩子回到正常的學習狀態。D說,錯誤已經造成,她不怪誰,現在唯有亡羊補牢,盡力補救,「讓孩子重新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這比什麼都重要!」,D堅定地告訴我。
從火車上年輕媽媽回應女兒的故事,到D的孩子的故事,叫我感慨萬千。
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一直認為教育、其實只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回應」。
如果大人回應得宜,孩子就可以從中得到「愛、撫慰與學習」,如果回應的方式不合宜,孩子的生命能量就會被「卡」住,早成日後行為的「固著與僵化」。
威脅、恐嚇、利誘、討好,其實都無法真正去回應孩子的情緒,這只是「圍堵」而已。而當我們內在的情緒,長久以來一直無法被適當地被「承接與滿足」時,就會造成日後我們的內心始終惶惶不安、容易情緒化,同時也永遠學不會、以適當方式去接住他人的情緒,這樣的惡性循環造就了人們生命的「苦難」。
「唉,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不是嗎?」我與D,同聲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是的,「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其實,我們不是怪罪父母,因為,我們的父母會這樣回應我們,恐怕也是學來的,學自哪裡?當然是她的父母或照顧者,這叫模式「複製」(coping)。所以,不管你是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面對孩子的情緒與需求,你的回應方式如果只有這兩種,恐怕你當父母將會當的很吃力吧,而且,日後恐怕都將付出更大代價呢。我想。
在這幾年的心理助人工作歷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與學習,到底怎樣才能有效地回應他人,我漸漸發現,自覺是重要的。有覺察才有辦法聆聽,有能力聆聽、才能去回應情緒。沒有覺知的回應,都是僵化的「複製」模式,所以人的生活。就會像演「八點檔連戲劇」一樣,不斷上演衝突、鬥爭、「我對你錯」的輸贏遊戲,沒完沒了。
但,「你不能給別人你身上沒有的東西」,改變,得從自己開始。所以,此刻我們最該學習的是,先改變自己面對自己情緒的方式。
當情緒出現時,試試看,不要批判它、否定它,安靜下來,什麼都不做,聆聽它,進入它、覺察它,漸漸地,它就會向氣球一樣,慢慢消解了。我發現,透過靜坐、自由書寫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幫助你達到這種效果。
蔣勳說,「美是一種包容」。能發自內心去包容接納一切發生(不管是情緒、或所有的不美好),培養一顆柔軟的心,那也是一種自我修練。
而我認為,能以聆聽、不批判的方式回應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是一件很美的事。
公告版位
- Jul 02 Fri 2010 21:44
美的回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