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游乾桂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

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

我們好「有緣」,好「惜緣」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

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



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

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

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

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



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

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



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

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

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

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

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

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

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

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

然而記憶無法長久,

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

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

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

1904 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

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

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



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

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

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

最近自己一直在想:

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

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



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

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



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

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

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

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

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G

1 .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 .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

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

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

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

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

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

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

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



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

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

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

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

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

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

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

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

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

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

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

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

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

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

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

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

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

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