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佛法類文章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瞋惱何處生?──見暄法師

  過去我總覺得「瞋心」需要有外境對象,但在這段撰寫畢業報告期間,發現自己就是那個對象。時間的壓迫,寫作能力的不足,邏輯分析的薄弱,語句的不完美……諸如此類的,讓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呈現緊繃的狀態,心中生起逃離心和排斥感。

  此時我不禁想起一則故事,故事敘述一位年輕人在無意間得到一條金絲線,金絲線有一種很神奇的功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事,不願意發生的情境,以及不想面對的壓力,只要拿起金絲線拉一下,不快樂的時光便會一股兒溜走,載走那些不想遇到的過程。年輕人自從得到這條金絲線之後,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使用金絲線,後來他發現自己漸漸地衰老,覺得自己的一生中枯燥乏味,沒有精彩可言。他非常後悔擁有這一條金絲線,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回到一開始沒有使用金絲線的時候。故事很明顯地告訴我們,歷經生命的每一個過程都是很可貴的,即使是不快樂或不願意發生的事情,皆是生命的資糧。這些啟發性的思考我們都能瞭解,但是當自己遇到不想面對的壓力時,就好比寫論文的過程,很想擁有那一條金絲線,能夠在沒有歷經壓力的過程下,便把論文寫出來。

  我想寫論文也是考驗一個人的耐力,耐力是一種安忍的狀態。《入菩薩行論》云:「強行我不欲,或撓吾所欲,得此不樂食,瞋盛毀自他。故應盡斷除,瞋敵諸糧食;此敵唯害我,更無他餘事。」瞋惱是從那裡來的呢?瞋惱心生長的因緣可歸為兩大類:「強行我不欲」和「撓吾所欲」。在偈頌將此二者比喻成「不安樂食」,也就是長養瞋恨煩惱的食物。雖然寫論文有「在限定時間內需產出作品」的外緣壓力,但內心的喜歡與不喜歡才是瞋心的主因。有時在無意間會怪罪外境、外緣讓我生氣,認識滋養瞋敵的食糧後,幫助我找到生瞋的根源。而且往往外境、外緣並不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境可以自我控制。

  從金絲線的故事與自己論文寫作的過程發現:我們常有逃避的習性,而這種逃避抗拒的心態,來自我們無法忍受,周遭不快樂的境,認為有一個對象讓自己生氣。在寫論文時,我一直思考這不快樂的境是什麼?好像自己就是那一個對象,逃避與抗拒的心態是自己的不安樂食,唯有改變,令自己安忍才是自己心的轉換。
摘自:香光尼眾佛學院《青松萌芽》第20期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雖生種種障礙,但要成大願,也是存乎一心; 《維摩詰所說經》說: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 都是強調心的自主性,能自在隨緣成種種事。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慈悲與智慧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雖生種種障礙,但要成大願,也是存乎一心;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果醒法師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2012水陸法會第二場焰口法會,法師終於告訴大眾,為何要『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了!

思考層次如下:

(一) 法師:鏡中的你,是不是你? 
信眾:是。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m.youtube.com/watch?v=qROSGTeW-Zs&feature=share
淨空法師 開示
命運是心念造的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著就是意義》 前陣子,在銀幕上帶給人許多溫暖、歡笑的美國知名演員羅賓威廉斯因憂鬱症而結束自己的生命,讓全世界的影迷唏噓不已。 根據有「自殺學之父」之稱的愛德溫史納曼估計,每一個人自殺死亡,至少會影響到六個親友,在高自殺率的現代,極高比例的人,身邊就有一個或多個親人、朋友、鄰居自殺。而像羅賓威廉斯這樣形象深入人心的知名人物自殺,對大眾的心理影響更遽。 一個人自殺,對愛他的人會造成什麼影響?名作家黃春明在兒子離世三年後對聖嚴師父坦承:「哀痛絲毫未減……」說著,眼淚也忍不住了。「我用忙碌的工作來填補,事情忙的時候不太會想,但是一空下來,他的事怎麼也揮不掉,有時候就只好痛哭一場。」而黃春明的夫人更是以淚洗面,開口就是兒子的好,說到後來,便是嘆息。 根據研究,自殺者遺族除了哀慟之外,更經常籠罩在羞恥、自責、怨懟、憤怒……等負面情緒之中:難以啟齒家中有人自殺、自責為什麼沒能阻止、指責其他家人為什麼沒能阻止、以及氣憤自殺的家人為什麼做出這種事。除了情緒與心理受到影響之外,連生理都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頭痛、無力、睡眠障礙等症狀。 晚年的聖嚴師父,正好看見台灣自殺率最高的幾年,因此,聖嚴師父對於自殺問題極為看重,他指出,921大地震造成了二千多人死亡,而那時台灣每年自殺的人口高達四千人,雖然近年略有下降,但仍有三千多人,甚至多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災難。 聖嚴師父在2005年檢查時,發現左腎長了腫瘤,隨即處理好僧團的事,住進醫院開刀,當手術圓滿轉進加護病房,麻醉退後傷口開始劇烈疼痛,雖然院方準備了自控式止痛器,但是師父不用,只是把身體放鬆、心情放鬆,去欣賞痛。不管多麼痛,就是面對它、接受它、放鬆身心讓它痛,就這樣痛了三天…… 以聖嚴師父的禪修功力,雖然能忍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疼痛,然而之後第一次洗腎的痛,據師父自己形容:「那種痛,痛得讓我想打滾,如果我能夠打滾,我會在地上打滾的。」師父如此真誠而毫不保留地坦白自己面對疼痛的難受,然而,晚年在這樣的病痛中,仍然為弘法利生而奉獻自己的每一分鐘、每一分能力,如師父自己所言:「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但隨時準備死。好好活著,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這是師父對每一個珍貴生命的勉勵:「人的生命,並不是想活就能夠活,活著的時候,必須要有各種條件的配合;當然,也不容許想死便死,生命並非片面屬於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沒有自殺的權利。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與父母家人相繫,與同儕友人相親,也與社會國家與天地自然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一個人是孤單的,也沒有一個生命是無依無援的。」 珍惜生命,因為活著的本身,就是意義。 轉摘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值日生blog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它,跳脫憂鬱輪迴的法寶──李子玉(香港作家)

前言: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讚美為了一句話可以開心個半天但我們很少檢視自己夠不夠資格接受別人的讚美

如果我們習慣等待別人的稱讚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常會以贏得掌聲為目的而不是以他人的利益為出發時這個不真實的讚美就像毒品一樣我們必須靠著他才能精神抖擻一旦失去就委靡不振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迴向文是參考[蕅溢大師的靈峰宗論上卷 ]修改,這迴向文僅供參考)!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小品】生命的答案盡在生命中
對自然界的花開花謝,多數人大概都可以坦然以對,對自己生命中的榮枯以及情感的起落,您將如何面對?
大學畢業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每一個人在這個時候大概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同時也有許多的抱負及理想期望來日能夠實現。從離開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人都不免都要走過工作、感情、婚姻與家庭這條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學位告一段落並非學業的結束,其實才是人生的真正開始。在人生這條路上每個人的際遇都不會完全一樣,盡心盡力是必要的,但盡心盡力之後該怎麼辦?這句話未獲回答的部分才是人生大學問的所在。
白忙一場
有兩個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我有一位朋友對生活與工作都非常積極,他憑著一股毅力考取了好學校,離開被他認為沒有前途的鄉下。畢業之後又依計畫考過高等考試,獲得一個待遇很好的工作,也成了家。然而他成家之後沒幾年就離了婚,從此自己帶孩子在台北過生活。
不論求學或謀職,他所計畫的每件事都可以實現,婚姻雖也是他計畫中的事,結果卻失敗了。他視離婚為一生中的奇恥大辱,因此一直不敢在人前提自己婚姻的事,在同事面前仍盡量裝出婚姻美滿的樣子。日子久了,他自己雖不說,但同事卻都知道真相,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道破,形成全世界都知道他離婚,只有他自己「不知道離婚」的躲躲掩掩奇怪現象。
他心中一直怨恨對方帶給他的恥辱,為了證明自己有用,於是拼命工作,同時把孩子當做自己意志與理想的延伸,為孩子計畫未來的藍圖,每天對孩子採取非常嚴厲的管教與督導。孩子讀小學時經常因為考試未達滿分而挨打罵,也經常因為他指定的額外功課未做完而熬夜到凌晨。他白天拼命工作求表現,晚上非常盡心地督導孩子做功課,孩子睡著了他自己卻不一定能睡,前塵往事、孩子不如己意等事通通湧上心頭,經常在怨艾中恍惚睡去,才剛闔眼卻又到起床招呼孩子上學的時候。
日子就如此反覆,十幾年過去了,心頭積壓的怨恨及心力的辛勞終於逐漸浮現成為身心的症狀。碰到一點不如意的小事可以引發他歇斯底里的反應,而到了夜晚安眠藥對他也逐漸失掉安眠的功能。被他視為生命希望的孩子,因為長期生活在他的壓力下又無法與他溝通,人變得鬱鬱寡歡,在國中的反叛年紀,選擇以自殺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管教的抗議。
生命的淬煉
我另外一位朋友在大學畢業後與心愛的人結了婚,兩人恩恩愛愛,互相提攜創業,也有了愛的結晶。在生活逐漸安定且事業步上軌道的時候,一場意外奪走了她先生的生命。二十幾歲的少婦帶著一個小男孩,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幾十年歲月與生活,她的心碎了,徬徨無助地終日以淚洗面。在先生剛過世的那段日子裡,她不斷地問她所信仰的仁慈上帝,為什麼要把她的先生突然召走,令她獨留人世受苦。上帝並沒有回答她的哀泣呼求,最後她只好自己包裹哀痛,把與先生共同開創的事業經營下去。十幾年過去了,事業經營得很成功,獨子很貼心,也上了中學,她決定帶著孩子移民美國。
孩子雖大了,然而十幾年來未獲上帝回答的問題一直盤據在她腦中。因為自己苦所以她觀察周圍的人,注意到多數人好似也都是苦多樂少。她又問:「人這麼苦,那人為何到這世間來?」人生的意義是個大問題,十餘年間在事業與孩子之間的空閒她就不斷讀書與思考,慢慢地自己掌握到問題的脈絡,也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苦惱,而容光也逐漸煥發。四十出頭的少婦與兒子同時出門,初認識的人都會誤以為他們是姊弟。
移民美國不久她認識了一位嚮往東方文化的猶太裔美國人,不久就結婚了。兩人氣質與風度相近,讓所有親友欣羨祝福。這樣的故事發展好似我的朋友已遠離苦難,從此王子與公主可以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了。
很不幸的,婚後半年多她發現自己子宮長瘤,在醫生的建議下將整個子宮摘除了。就在她出院不久,那位「嚮往東方文化」的美國人認為她已經「不是完整的女人」,提議離婚。她與孩子坦然溝通後,孩子支持並鼓勵他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辛苦守寡十餘年,剛想喘口氣,卻在死神跟前走了一遭,又結束了一場短命的愛情與婚姻。這樣的經歷對別人來說或許是雙重打擊,但對我的朋友卻好似另一次的生命淬煉。我再次見到她時,她更輕盈且容光更煥發,對未發病前就已定期投入的義工工作此時更加地熱誠參與。
去年暑假我到美國旅遊,聽其他朋友說她又結婚了,又說她對現在先生的前妻及前妻所生的孩子付出許多的關懷與照顧。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天似乎對她不太公平,然而我卻從她身上看到生命的無盡熱力與人性的希望。
旅途上的皎潔月光
這兩個故事都是真人真事。親愛的朋友,如果讓您在這兩個人的經歷中作選擇,您要選擇哪一個?我相信很多人會說:「我才不要那麼倒楣,碰上他們的那類倒楣事。我只要平安、順利、幸福、快樂就好了。」說真的,平安順利與幸福快樂是每個人都企盼的。然而,親愛的朋友,五月小東路上的鳳凰花綻放得一路嫣紅,如果有人告訴您:「我要鳳凰花永遠開得燦爛,只要花開時的風光,不要花謝時的蕭瑟。」您會有什麼看法?
對自然界的花開花謝多數人大概都可以坦然以對,然而對自己生命中的榮枯以及情感的起落,您將如何面對?
這個世界易變、危脆,將心繫在身外的事物,最後都要因它的變化崩逝而受情緒起伏苦惱。聰明人看到這一層,想到可以將心往內收,但是我們心內的念頭一個接一個,一樣的是易變與危脆,一樣的是很多苦惱。那麼,心要放到那裡?心如何可收?如何可安?
在成長受教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因與環境的互動及認知而逐漸建立起一個賴以活命的安全網,有些人藉拼命往外追求來增加自己的信心與成就感,有人則淡泊地以為只要「作我自己」就好。不管是哪一種態度,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以「我」為中心。事實上人要當「我自己」似乎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因為「我」或「自己」幾乎每天都被掛在心上,唸在口中,然而卻是有點熟悉又很陌生的。因為有點熟悉,所以我們經常將朦朧的印象當作真實的我;也因為有點陌生,所以「我」又經常不聽指揮,讓「我」受苦。當您揚帆待發,您是否真正看清「我」的面貌嗎?您又將如何安這個「我」?
親愛的朋友,您現在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準備跨出人生的另一步?當您滿心追求規畫美好人生之時,是否思考過:什麼是成功?盡心盡力之後,接下來又當如何?
人生的許多答案都在人生中,釁夜趕路尋旅店亮光的人卻很少注意到,皎潔的月光從來沒離開過我。
祝福您!
(原載1997年5月《國立成功大學校刊》第181期歡送畢業生專刊)
文:許永河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蘋果的滋味」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修行“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悲的重要性
                作者:彼得•納維斯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界裡具足所有ㄧ切,不是只有好的、美的才叫做淨土,淨土法界是充滿ㄧ切,你的心,如果像太虛、像法界ㄧ樣,就不會為了ㄧ點點的塵埃在那裡計較分別。就像太陽永遠都在那裡高照著,它不會因為來了ㄧ片浮雲、遮住了它,心裡就想:「你怎麼擋在我面前、把我的光采遮住了?」
我們的心,也ㄧ樣。不要因為情緒或外在客觀條件,自己就去計較。會計較,是因為你的心沒有像佛ㄧ樣去包涵。你要告訴自己,這些全都是我擁有的ㄧ切,全都是法界性海裡不可或缺的,即使存在的是負面、是不好的,但這正是因緣所生法必須具足的。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雲說偈 瞋 垢

文/星雲大師

瞋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

其心不專注,

惡慧愚鈍者。

──《大寶積經》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瞋恨心,一旦有了瞋恨,心就骯髒了,就有了垢穢。原本的清淨心,被貪瞋痴所染汙,尤其是瞋恨會傷害人,破壞好事。瞋恨就如同一把火,瞬間燒掉人的理智,也燒掉所有的功德善行。

「瞋垢背忍辱」,瞋恨與忍辱之道是相違背的。處處起瞋恨心的人,人生是煩惱的,因為他常常發脾氣,常常不高興,總是很煩惱。

一個能忍辱的人,他有修養,有力量、能擔當,故而能消除煩惱,他的人生是快樂的。

「懈怠退正勤」,人如果習慣懈怠懶惰,就會使精進勤勞慢慢消失。佛教裡講「六度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其中的「精進波羅蜜」,就是四正勤。我們要努力於四種精進:未生的惡事,要勤勞不讓它生起;已生的惡事,則努力消除它;未生的善事,要奮力使它生起,已生的信心、善行、善事,要加油讓它再增加。所以,沒有了正勤、精進,放任自己懈怠懶惰,會漸漸把精神力耗盡,空過時日,很可惜。

「其心不專注,惡慧愚鈍者」,工作要認真負責,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才能事業有成。對他人交託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完成,如果心不專注,只想耍小聰明、動歪腦筋,應付了事,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很愚痴的行為。

要知道,瞋恨、懈怠、懶惰、妄想雜念,會破壞我們的好因好緣,以及種種的好事。因此,要努力以忍辱、精進、用心專注來對治。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修行,讓每個靠近你的人都很舒服。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m.niusnews.com/index.php/mobile/view/14536?fromWeb=1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廣欽老和尚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榮發:我為什麼要相信因果

要了解自己的一生,其實有別的方法,那就是去深入體會自己的「因果」。如果你這輩子日子過得不錯,便知你前世修來好果,如果你今日境況很差、困難重重,可能顯示你之前種的善因不足。

很多人會去算命,當然是因為遇到人生困難的事,心神不寧,感到茫茫渺渺,才會想要求神、求心安,這本為人情之常,無可厚非。不過,如果以為只是求神拜佛一切就順心如意,那就未免太小看神明了。如果你做人、做事太過失敗,你再怎樣求神,神都不會理你。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