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靈小品)
面對情緒截斷與糾結
每個人在家庭裡,都在做相同的一件事情,就是證明自已是有價值的。老大在扛家庭責任,承受父母吵架壓力時,努力維持家庭運轉,那是他的價值。當老二、老三、老四都能一起承擔起家庭責任時,他們也是有價值的,老么承擔責任時,自然同樣是有價值的。在家庭裡,有沒有一個位置,讓人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裡是有分量的?位置與分量攸關每個人在成長歷程中的自我價值感;這個自我價值感是日後因應自己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社會關係時,一個非常根本的基礎,即是所謂的自信。
我有一個學生,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家裡不可或缺的重要孩子,因為她夾在父母爭吵的縫隙中,能非常盡力負責地安定家中氣氛。她不但學業成績優秀,考上國立大學,也將弟弟照顧得很好。雖然她在家庭位置是選邊站,選擇了支持母親來與父親抗衡,但會選邊站的孩子通常都是負責任的,一定是對家庭有責任感才會如此,而在背後支撐她的力量,就是認定自己的位置是什麼。
可是她後來發現自己對家人無怨無悔地付出,母親與父親根本不當一回事,只在意弟弟,因為他們都覺得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這讓她的自我價值感與自信,深受打擊。因此,她在快要畢業時,心情非常沮喪。
我對她說:「你已經都二十幾歲了,你覺得你目前在家裡的位置在哪裡?」她告訴我:「我現在會選擇一個比較遠的位置,不讓自己再受傷。」我說:「你選擇一個遠的位置,那你想做什麼?」她說:「我還要再想想未來要做什麼。」當我們討論完後,我恭喜她:「你知道你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嗎?」她不解地搖頭。
我說:「你在家族治療課程,學過『自我區隔』,就是讓自己的位置不再和原來的家人關係糾纏在一起,有餘力可以站出來,看看家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而且漸漸學習接納家裡就是這樣子。這必須是你真的能夠稍微站遠一點來看自己的家時,才看得到全貌。你現在怎麼看你的家?」她說:「我的父母吵吵鬧鬧過一輩子,可是我覺得現在有一點輕鬆的感覺,因為他們還是會吵吵鬧鬧下去,他們不會分開,他們老了會有伴。至於我住在家裡的弟弟,現在也該輪到他來嘗一下父母吵架的壓力了。他的個性很頑皮,我完全不用擔心他。」我最後問她:「你自己有什麼打算?」她說:「我真的要開始認真交男朋友了!」雖然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可是我要恭喜她能夠走到這個地步。
一個人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之間,必須保持不是疏離也不是分離的關係,也就是要有「區隔」。自己的位置不是只有在家裡的位置,在與家庭共生時,我們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個體承載了原生家庭所建構形成的價值,而我們帶著這些價值去過往後的生活。這時我們才會發現,人的獨特性開始出現了。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是這輩子最珍貴的禮物,也就是人的獨特性都是從這個家庭形塑出來的;你會帶著這個獨特性過大半輩子,貫穿在生命的每個角落。
這個獨一無二的「人」從原生家庭而來,原生家庭提供了這麼多的因緣,造就了現在這個人,這個「區隔」讓人漸漸地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帶著這些原生烙印往前走,會發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漸漸地建立起來了。
觀人如觀樹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看樹。沒有一棵樹長得與別棵是一模一樣的,從樹枝彎曲的角度,可以看出它的成長狀況,如樹種、向陽角度等種種生長條件。人也是一樣,人會成長為什麼樣子的人,也是有其因緣、條件的。
我習慣很好奇、很敏銳地去觀察與感覺生活周遭的人們;當我這麼做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看出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漸漸地就可以歸納出一些類別:有些人的愁眉苦臉很容易就被人家看見,可是他的表情只是一時的;有些人則是長期的愁眉苦臉,久而久之,眼角、嘴角都很容易往下垂。就像我看一棵樹一樣,從人的容貌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歲月流轉中留下來的痕跡。
從一個人的長相、走路姿勢等細節來看,可以約略知道這個人可能吃過很多苦頭、看起來很開朗、這個人笑起來嘴角裡帶有一點哀愁……,就像是一種對生命的欣賞。我們欣賞生命所走過的風霜、歲月,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這種欣賞會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會讓我們從原本一直想抓住未完成的位置,漸漸拉開一點距離,不再抓得那麼緊。
當拉開區隔、有距離地觀看家庭結構時,我們會發現在家裡的位置變了。這種觀察所帶出來的距離,並不是情緒或心理上的截斷,而是建立綜觀的空間,因此關係不必桎梏在動彈不得的位置上,讓流動帶來各種可能性。
我們很多時候會在一個位置上受苦,就是因為自己很固執地在那個位置上不動,如果在區隔的歷程裡,漸漸產生一些位移,就會發現原來的「煩惱」雖然沒有消失,卻已經不太一樣了。這樣的不一樣也許就帶來對「家」的理解和包容。
◎文:楊蓓
◎本文摘自《 烽火家人:從原生家庭看自我成長 》
出處:http://www.ddm.org.tw/mobile/news_in.aspx?mnuid=1237&modid=9&nid=392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