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原生家庭的影響
過去如何,往往會決定我們對現在如何反應,這些包袱有時會左右我們付出愛或接受愛的能力。我們若能辨認這些問題,就可以了解自身很多行為和反應的起因,且能調整自己。

文/柴美榮【轉載自愛家雜誌】

  有一首詩這樣說:你笑起來像你母親嗎?你嘆起氣來像你父親嗎?有些事會不會隔代遺傳,像我常聽人們說的那樣?你是詩人,還是舞者?是魔鬼,還是小丑?或者你是遺傳之下的新奇綜合體?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它塑造了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人際關係、管理情緒的能力……等,也是個人情感經驗學習與兩性相處方式的最初場所,而與父母的關係、相處模式會影響我們未來重要的人際關係。婚後夫妻雙方都會將原生家庭的經驗、價值觀、溝通模式……帶入新家庭。
  英國「Care for the Family」創辦人羅伯.帕森斯(Rob Parsons)認為,過去如何,往往會決定我們對現在如何反應,這些包袱有時會左右我們付出愛或接受愛的能力。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問題的存在並解決它,若能辨認這些問題,就可以了解自身很多行為和反應的起因,且能調整自己。 

三個影響的因素
  可以藉由以下幾個面向,檢視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1.家中排行:不同的排行往往會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老大通常比較注重成就且負責任;他們從小就擁有父母特別的注意,後來則被賦予特別的責任。中間的孩子多半較好爭競,為了「趕上」年長的兄姊,他們可能會尋找獨特的領域,表現與眾不同的專長;他們常會抱怨被忽視、在家中沒有地位,或是常得在手足中充當調人。最小的孩子多半備受寵愛、受到全家的照顧,個性隨和。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跟老大相似,但同時又具備一些老么的特質。
  對身為老么的人而言,由於在家裡沒有決定權,為了突顯自己,講話就得特別大聲。一個總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聲量的孩子,日後在人際關係上,會在意別人是否尊重他的意見。  
      2.成長背景:一個從小看母親總是用眼淚操縱父親的小孩,長大後當他看見妻子掉眼淚時,立刻大發脾氣,而不是去安慰她;因為一剎那間,兒時的影像彷彿又重演,他的潛意識裡,認定妻子就像母親要控制父親一樣。生活中有很多情況是因為我們把過去和現在混淆,以為過去的事情再度發生,其實,在身邊的人只是碰巧觸發了我們的心理按鈕,產生激烈的情緒反應。
  3.內在誓言:可說是成長經驗中的「座右銘」,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些理念,成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成長背景和父母無形中灌輸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我們。「內在誓言」曾在過去人生某個階段中,保護我們不致受到太大的傷害。
  內在誓言有很多種,例如:「男人都不可靠,所以我要存私房錢」;從小生活貧困,看見父母總是很努力工作,於是學會「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變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這樣的人即使成年後生活富裕,也無法讓自己與家人稍微放鬆一些、生活多點享受。 

自我防衛的三種型態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指出,溝通是人們傳遞訊息、彼此將訊息賦予意義與詮釋,並且從個人內在與外在做出回應的過程。兒童從與父母的互動中,學會了如何解釋或看待父母所傳遞出來的訊息,以及其中之字句、音調、接觸及表情的差異,而這類經驗便塑造了我們成人時的溝通態度與方式。薩提爾女士長期觀察家庭內成員的互動,發現人們在面對威脅或壓力的情境時,因著要保護個人的自尊而產生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訊息互相衝突的「不一致溝通」的應對方式。人際互動時,有三種自我防衛的型態:
  第一種是「討好型」(Move toward people),以「討好人」來保護自己。這種人總是笑嘻嘻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語,主動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愛我」的內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人都愛他。但若是一直採用同一種方式面對問題而沒有彈性時,就會出狀況。
  第二種是「攻擊型」(Move against people),在別人還沒有指責他之前,先兇狠的指責別人,與每個人保持距離。這種方法可以隱藏自己的軟弱,不輕易被人刺傷,但付出的代價卻很大,其實他內心很需要愛,卻用攻擊的態度拒人於千里之外。
  第三種是「隔離型」(Move away from people),既不攻擊也不討好別人,把自己隱藏起來,冷眼旁觀。有的人是「電腦型」,凡事用邏輯分析,過度理性,以隔離感情的方式保護自己,不和別人互動,也不把心事告訴別人,很難與人深交。有的人是「小丑型」,雖然表面上嘻皮笑臉,卻從不敞開自己的內心,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雖然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與人心靈相契的喜樂。
  追溯、探索自己成長歷程的過程中,需要耐心和體諒,並運用合宜的方法或尋求資源、協助,將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更多成長,讓我們在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裡,更健康、表裡一致

 

參考資料:《60分鐘改變你的婚姻》、《窗外依然有藍天》、《做你孩子成長的鷹架》,愛家基金會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