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是只有一個字

                                                              社團法人中華溝通分析協會

水果奶酥

  前些日子在瀏覽拍賣網頁時,發現在一個頗有知名度的拍賣網站出現標題為「尋找愛妻」的拍賣標題,我因好奇心的驅使而點進去一探究竟。從商品描述中瞭解到刊文者因工作的事情常會怒罵妻子,近日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妻子因此憤而離家,並至另一男子家居住,遲遲未返家。此篇文章除了描述妻子離家的前因後果且提出酬金希望大家能協助尋找之外,文詞之間也表達了深愛妻子的情感以及自己會改變個性的決心。在從事多年家庭暴力及家庭衝突的電話諮詢與協談過程中,類似上述的故事情節經常出現,每次聽著來電的男性們訴說著自己對家庭付出的努力與情感,得到的卻是無奈、委屈、不被了解與不被重視,讓我可以深刻體會到身為現代男性角色的辛苦,但也清楚的看到他們在一個家庭關係中的困境,其中「適當的表達感受」就是困境之一。

  在華人文化中,男性成長過程經常是不被鼓勵表達感覺或情緒的,尤其是負向情緒,更是容易以壓抑的方式處哩,這種養成方式的目的是希望當一個男孩長大成為男人時,可擁有堅強與穩重的特質,但同時卻也造成男性對於自身感覺的疏離以及不知道如何將情緒表達出來。因此,許多男性處於負向情緒時,例如焦慮、害怕、無助、難過或挫折等,往往會用生氣的方式來呈現,因為生氣或憤怒的情緒是會讓一個人有力量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也可以用來隱藏自己情感的脆弱。但當他們處於憤怒時,往往是混亂的,很多人都曾經驗到生氣時心跳加速或緊握拳頭等身體的張力,更甚者則會大聲咆哮或動手攻擊對方。失控的憤怒是傷害的、是破壞的,不管他們有多愛他們的妻子或是做了多少愛妻子的舉動,一旦他們被憤怒吞噬變成暴力的奴隸,「愛」都會被摧毀殆盡。  

  來電的男性通常都已經嚐到暴力對關係所帶來的傷害,也對自己失控的憤怒感到懊惱,每 個人也都有需要生氣的理由,也會在說明自己生氣的原因後反問我「如果妳是我,能不生氣嗎?」。不置可否,生氣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是與身俱來的,要一個人讓自己「不要生氣」,對凡夫俗子的我們來說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其實,男性們要學習的不是「不要生氣」,而是「如何好好生氣」。認識自己的情緒是第一步,要瞭解自己真正的感覺是什麼,而不要被習慣的生氣蒙蔽對自身的感受;接下來就要面對並接納它們,不要認為有負向的情緒就是軟弱的,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是勇敢;再來就是學習正向、無傷害性的處理方法、適合自己照顧情緒的方式,不是透過拳頭、也不是藉由惡言,因為去傷害別人同時也會讓自己更受傷。

此外,我也常常聽到來電的男性會說他們很在乎這個家或是很在乎妻子,但是當我問他們是否曾將自己這份愛的心意讓妻子知道時,他們通常會先沉默,然後表示「都夫妻這麼久了應該知道」或是「我這麼努力賺錢養家,她難道看不出來」之類的話,在他們的理解中,妻子「應該」要從他們的作為中瞭解他們的心意或想法,但是他們忘了每個人解讀另外一個人行為的角度都不同,也常有錯誤解讀的狀況;有時妻子只感受到先生表現出的是「責任」,而不是感受到「被愛」。「愛」不是嘴巴說說而已,還要有實際的行動,但是「愛」卻不能不說,不能期待什麼都不說對方就會知道。

  當兩個人決定一起走入婚姻,通常都是從有「愛」或是有發展「愛的意願」開始,或許過程中會有許多的阻礙與干擾出現,但若雙方能共同面對問題並有兩好的溝通,婚姻這條路就能走得遠、走得好。男性們對另一半的「愛」或「愛的意願」往往會被社會文化形成的框架所遮蔽,以至於讓自己陷入困境中而無法跳脫,即便他們心中非常在乎這段關係,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讓惡化的關係有所轉圜。「愛」是一個字,但卻涵蓋了許多層面的深意,也包含了許多需做為與不可做為規則,若男性能在溝通與相處的過程中選擇正向的情緒處理方式以及適當表達個人的感受,我相信他們心中的「愛」更能展現於這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