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85

早上去市場,看到一個畫面,好美,主角是一隻臘腸狗與貓咪。

店家養的寵物,我低下身跟他們玩,等待時坐在旁邊看她們互動,

兩隻很可愛,會一直看著你,然後兩個自己轉圈圈玩耍著,我一邊看著,覺得好逗趣,

接下來貓咪鑽到我旁邊的推車平台底下,臘腸狗狗也跟著低頭想進去

我順著低下身,調整姿勢,側邊望向他們

我看到臘腸狗狗低下推台,慢慢地頭往下放進去

接著他親了貓咪的臉,

貓咪也抬起頭看著臘腸

一種極度溫柔、平靜的畫面

當下看著瞬間親臉跟互看的神聖時刻

眼淚就滾出來,覺得好美。

接下來兩個又開始轉圈圈玩了。

今天瞬間美麗時刻紀錄。

 

早上的晨間反思:

我要學習記得收到許多珍貴的回饋,而且透過真誠地分享與交流,讓彼此受到鼓勵,見證了生命與生命的相互影響,

而願意去過好自己人生的每個當下,我想來到學校重新學習,我想知道自己究竟能有多大的可能性呢?這是自己努力在嘗試的功課。

通过我们自身的经验也可以看出,唯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精神需求。试想一下:一个修行人住在一间小屋里,享用简单的饮食,过着清净、自由的生活,而一个世间人拥有许多钱财,却难得一分自在,二者谁更快乐呢?

我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在一个黄昏,卖烧饼的两夫妻数着手中的钱,比昨天多赚了两元钱,他们相视一笑,天地也格外美丽;也是这个黄昏,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却因为股票下跌而万念俱灰,结果选择了跳楼自杀。其实,虽然富人的股票下跌了,但他的财产依然是卖烧饼的夫妻做梦都不敢想的。本来他可以过着天堂一样的生活,可是他却觉得整个世界都完了。因此快乐是在于财富的多少,还是在于内心的满足?大家应该不难看出。前面之所以说佛法是利乐有情的如意宝,原因也在于此。

如果我们能以佛法来利益众生,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有些初学佛者或者对大乘佛法一无所知的人不一定接受这个道理。前两天有一个人问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回答说:“人活着是为了利益众生。”我是真心实意回答他的,可是他却以不满的语气“哼”了一声。后来我想: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定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卖豆腐而活着,有的人是为了感情而活着,声闻行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活着,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活着。总之,对于“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不一定所有人都接受我的答案,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