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本無好壞之別
一切皆由心念決定
🔺不執著是要你不再那麼愛控制,你讓宇宙去引導。弔詭的是,不這樣做的話,你的一切都可能被奪走。
我有一個好朋友有波蘭天主教的背景,她家人好幾代都因金錢匱乏而掙扎,她年幼的時候這種感覺尤其強烈。他們勉強維持溫飽,在二手商店尋找他們需要的物資,衣服、床,一切都是大家一起用。這讓我的朋友有一個制約:她相信想要一個東西,尤其是物質上的,是靈性和道德上的缺陷。當然,這是一個讓大家庭靠微薄物資生存、減少沮喪的合理方法。
她成長的過程不鼓勵她擁有強烈的渴望,用創造的精神去追求,她反而在控制自己的欲望時得到獎勵。但長大以後,她對匱乏意識的執著並沒有幫助她成長,比方說,她面臨現金短缺的時候,長期以來她解決的方法都是減少花費,而不是讓自己享受賺更多錢的樂趣。
這種克制自己的堅持讓她開創願景的動力停擺了,譬如她有自己出來作生意的想法。她夢想要當服裝設計師已有好幾年,她也是個很棒的裁縫師,可是,她不敢冒險自立門戶,反而告訴自己這樣太狂妄,這個大理想於是擱淺。她認為她對匱乏的執著是道德上的優點,這種認知讓她特別難改變這個心態,不過,最後她成功了,她開始幫一些人做衣服,然後開了一家店賣她自己的作品。現在她忙到必須雇用三個女裁縫師。她一放下老信念,錢就滾滾而來。
相反地,我生長的家庭認為運用想像的力量是家族身分認同的核心。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東西,就會要我們自己去創造,而且是愈快愈好。這個想法在我心裡扎了根,主導我,我很早就學會讓東西憑空出現。
我贏得電視、比賽、獎學金、旅遊,甚至是模特兒的工作給我免費的衣服穿。我從沒休息過。我執著要馬不停蹄地成就,強迫自己不斷往前、夢想、做事,我很少停下來休息或檢視我所追求的是不是值得我這樣努力。
現在我發現,我需要讓自己不再這麼辛苦地工作。我沉迷工作,只不過是對一個老信念不健康地忠貞不二,這種狂熱讓我失衡,阻礙連結我真正的靈。我和我的朋友不同,她相信沒有欲望是高尚的,我則認定擁有愈多愈好。現在我完全明白,兩種態度都不對。
佛教以不執著為核心,並且我常常覺得,佛陀真的強調過不執著於想法比不緊抓物質不放還要重要。我和我的靈性導師圖禮博士研究靈性法則多年,我記得很清楚,他常常引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事物本無好壞之別,一切皆由心念決定。」
如果你需要贏得別人的敬佩,放下這個需要是很重要的,沒有人握有讚賞你或不讚賞你的權力。宇宙之主創造了你,凡神所創造的一切皆是美好而神聖的,包括你。
不執著,就是放手。想像你手裡握著一個東西,你張開手,讓這個東西掉落。
練習一下,讓這個練習不只是用想像,而是真的在手裡握一個東西,譬如湯匙、橡皮擦、鞋子,你用盡全力緊緊握住,然後把手放開。從不健康的執著中解脫,只不過就是這樣而已,一旦你決定要做,是很容易的。
不執著不是要你不去愛、不去關懷,而是要你不再那麼愛控制,你讓宇宙去引導。弔詭的是,不這樣做的話,你的一切都可能被奪走。
摘錄自《22個今生靈魂課題》不執著
作者:桑妮雅.喬凱特
文字提供:生命潛能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