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做自己,是當今時代尤其不易實現的一種狀態。

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物品和資訊,都以販賣焦慮為手段,以致我們時常面對新的誘惑,新的物欲,新的目標,新的人設,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新的修行方法。

穿過層層迷霧之後去做自己,太難了。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做自己最大的陷阱,莫過於「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這有別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猶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說:「我必須知曉我自己,不是我思想上想要變成的樣子,而是真實的我自己。」兩者的區別細微。

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路徑是:
我想要(目標導向)──去做──獲得(現在以為的)理想的生活。

活出真實的自己,路徑是:
我是誰(存在導向)──去做──成為獨一無二的我自己。

你看,都是去做,因為出發點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最大的風險在於,「我極其努力爬上了山頭,才發現爬錯了山頭。」

目標導向的人生,關鍵在於設立目標,權衡利弊,過程監控,結果覆盤。這種人生,可控,可計畫,但是脆弱,也少有驚喜。

存在導向的人生,重點在於向內覺知、省察、探索,接納自我,在激發潛能中創造。這種人生,不斷試錯,折騰,但是堅韌,常有超出他人期待的結果。

現實中看,這兩種導向的人生似乎沒有好壞之分,短期內,目標導向的人生,更可能獲得大眾眼裡的成功。

然而,就我們珍貴的生命歷程來看,忽視生命本身攜帶的意志和巨大能量,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可悲的是,我們的時代,壓倒性的資訊環境是在為你創造「想成為的樣子」,並拚命設置障礙,阻礙你認清「真實的自己」。

擁有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導致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所擁有的事物對自身也是一種佔有。

「擁有」是看清自己的過程。沒擁有過,沒體驗過,又何談喜歡或不喜歡。但擁有不是目的,「捨棄」,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

日本茶聖千利休,有這樣的名言流傳下來:「所謂茶之湯,僅僅是燒水、泡茶、喝茶而已。」

「僅僅」的意思,實際上是「全心全意」。將不必要的東西全部捨棄,留下的,才是值得你灌注心意的部分。

唯有灌注心意,使自身與物品、與世界、與天地完成深刻的聯結,最終成為一個能在穩定的坐標軸中獲取持續能量的自己。那種安定、滿足、別無所求的平靜感受,當你嘗過,就明白一切捨棄都值得。

事實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完成的、不變的自己。在每一樁灌注了全部心意的事情上,我們得以塑造自己,成為自己。所謂做自己,不過就是這樣一種簡單輕便的過程。只要你想,其實人人都可以。

摘錄自《#人生半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 的頭像

    陽陽日記~Sherry部落格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