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2015七月12號,再次來到CMC周日講經。
下方為這次演講的逐字稿。內容其實比現場要來的完整。
但是因為準備時間不夠,所以文義上也許有些不通順,或是某些段落跟上下文不太搭嘎。
若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
距離上次的演講,已經2年多了。
第一場演講的內容,主要是理論上的闡述,這一次會比較多實際操作會遇到的問題的探討。
在第一場的演講裡,有提到空的概念。我們學佛修行,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能親身體會空是甚麼。就是一般講的開悟。
那要怎麼開悟?要想開悟,要有善根,那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善跟?
大家應該都聽過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人家惠能大師聽到金剛經裡面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我每天誦一整部的金剛經外加普門品,楞嚴咒,甚麼事情都沒發生,怎麼差這麼多?
那表示甚麼?表示我沒善根嘛。或是善根不夠。善根不夠怎麼辦,要培養。怎麼培養?就是要修行。那怎麼修?
雖然我們懂了空的理論,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開悟了。知道理論跟實際證悟是有距離的。就像有駕照的人,不一定真的會開車一樣。
我們知道無常,知道無我。 但是當有人罵你,還是會生氣。 當自己的親人過世了,還是會傷心。無常或者空,大家都會講。但是不一定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所以我們必須從基礎打起。
而修行的基礎,必須從基本的五個項目開始做起,慢慢的把我們的身心調整到最佳的狀態,讓我們的心能夠平靜、安定、敏銳。只有這樣敏銳的心,才能幫助我們對空,對無我的觀念有更深入的思維,從而真正的去體會,並融入我們的生命當中。
 
五調
調整代表著改變。但我們不喜歡改變,因為對抗習氣是不舒服的。就像平常我們是用右手刷牙,突然要改成左手,就變成不知道怎麼刷牙。渾身不對勁。但是既然想進步,就必須要有所調整。
而調整身心的時機,是隨時隨地都要做的事情。不是只有打坐的時候才能調。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來到道場打禪七的時候,坐的不是很好,所以當你在吃飯時,心裡就會想:「等一下打坐,我一定要更認真,才不會白來。」這代表甚麼?表示只有在圃團上才是真正的用功,吃飯的時候是不需要用功,也沒辦法用功的。或是從宿舍走到禪堂的路上,急著要去打坐。從禪堂到齋堂的路上,急著要去吃飯。吃完飯,急著做完出坡工作,因為要把握時間去休息,不然等一下打坐會打瞌睡。感覺好像除了打坐,其他事情都是不能用功的時段。但是這樣對嗎?
如果平時不調整,到了打坐的時候才來調整,已經太慢了。 我們的身心狀態不是像電燈開關一樣,一開就亮,一關就暗。 而是漸進式的調整。
就像一台行進中的汽車,你希望這台車能下來,那就必須要放開油門,慢慢地踩剎車。這樣車內的乘客才不會感到不舒服。如果你緊急剎車,車子還是可以停下來沒錯,但是車上的乘客會很不舒服,或者甚至讓車子打滑,失控而造成意外。 我們的身心也是一樣。如果突然間要做出劇烈的改變,你會很不舒服,或者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調整身心的過程必須是和緩的。不能急躁。
比如說,你剛剛才跟別人吵了一架,還在氣頭上。 這時候要求你馬上坐下來打坐。 你的心能安定嗎? 就算可以,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讓心安定。
所以當我們來參加禪七時,其實就是對我們自己平時調整身心的成果驗收。一上座,你的身心反應會忠實地告訴你成果如何。 平常睡眠不夠的,上座就睡。 平常用腦過多的,就是妄想一大堆。 平時身體姿勢不正確的,打坐的時候就是準備這裡痛那裡痛。如果你打過禪七或禪十,你就知道,除非是經驗非常老到的修行者,否則在克服昏沉,妄想以及各種疼痛的折磨之前,要想順利的用上方法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那要如何避免昏沉、妄想跟疼痛?那就要從最基礎的功夫開始。
要從五調開始,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以及調心。
禪修,是一個由粗而細、由外而內、由身到心、由活動到寂靜的過程。所以當我們調整的時候,就是照著這個過程漸進式的調整。
 
調飲食
首先從調飲食開始。
正常的飲食,必須知道甚麼該吃,甚麼不該吃,以及如何吃。
禪修期間,不能吃得太飽,吃太飽就打瞌睡。也不能故意挨餓。肚子餓整個人沒力氣。
如果水喝多了,身體會變得很重,經常想要跑廁所,就干擾你打坐。
如果水喝少了,身體會發熱,火氣會上來,你也坐不住。
這都不對,應該要把自己的身體調到恰到好處。
吃的東西不要吃刺激性的,以營養的為主。
飲料也不喝有刺激性的。以清淡為主。
那在禪修之外,我們的飲食應該如何調整?
我自己擔任過象岡道場的典座法師,所以略有研究,現在來跟各位分享一下。
聖嚴師父曾經對於管理廚房的原則做過開示。有四個要點。分別是營養、健康、衛生、價格合理。
營養:要均衡,不挑食。 現在很多人有食物過敏的現象。避免吃會讓人過敏的食物沒問題,但是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過敏,不然會變成挑食的正當理由。
健康:就是我們吃的食物本身必須是健康的東西。例如泡麵、油炸物、基因改造食品。這種食物經過加工處裡,吃越多對身體傷害越大。 還有,任何東西吃得過量都不是好事。光是連白開水喝太多都會造成水中毒了,更不必說是吃了過多的糖或鹽。
我看過幾部紀錄片,是有關糖的紀錄片。
 
裡面介紹了當我們攝取了過量的糖之後,會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良的反應。其中一個畫面讓我映象深刻。兩張腦部MRI的斷層掃描放在一起比對。一張是吃了大量糖分的腦,一張是吸食了古柯鹼或海洛因的腦部。兩張圖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顯示出攝取過多的糖,也是會有成癮性的。全美國有600,000種加工食品,其中80%都有加糖。而攝取過多的糖分,其實就是造成過胖、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臟病,甚至是阿茲罕默症(老年癡呆)的重要原因。
早期的觀念是,造成肥胖的主因是因為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過多的脂肪。但是後來發現,即使把食物當中的脂肪去除,過胖的現象依舊沒有好轉。這是因為,當我們把食物中原本就有的脂肪拿掉之後,食物的味道變得難以入口。如果東西不好吃,消費者就不會想買,廠商就賺不到錢。所以為了讓食物好吃,他們就加糖。 所以很多所謂的低脂,脫脂食品,的確是少了脂肪,但是卻多了糖。
講一個親身經歷。前幾天有人從台灣帶了即溶仙草。我泡了一包,沒有加糖,沒有加澱粉,只加水。結果喝起來難以下嚥,,根本就是在喝中藥,而且還是很難喝的那一種。喝完我幾乎要吐。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台灣喝到的燒仙草,那種濃稠又甜蜜的口感,原來是加了好多的糖跟太白粉之後的結果。 所以可以證明,再怎麼難吃的食物,加了糖之後都可以變得很好吃。但是吃太多絕對是有害健康的。
那糖吃多了為什麼會讓我們肥胖呢? 因為當大量的糖分進入體內時,為了避免血糖過高,我們的肝臟就開始努力工作,把過多的糖轉化成為脂肪,囤積在體內。而這種囤積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人體的消耗量。長期下來,當然會過胖。
根據統計,平均美國人一天的糖攝取量是26茶匙(teaspoon)。但是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糖份建議攝取量是男性一天9茶匙,女性一天6茶匙。
那甚麼東西我們應該注意呢?下次當我們進到超市購物的時候,記得閱讀每樣食品的營養標示(Nutrition Facts)。而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少吃加工食品或包裝食品。最好的食物是新鮮蔬果。越沒有加工,越天然的食物是越好的。
所以可樂、汽水不要喝,這個大家都知道。果汁也不要喝,大家也許認為果汁很健康,但是果汁其實是把果肉以及纖維過濾之後所剩下來的糖水。如果你想攝取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請直接吃整顆水果,而不是過濾之後的水果口味糖水。
 
基因改造GMO(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現今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分兩種,一種是內建殺蟲劑,另一種是對殺蟲劑免疫。
所謂的內建殺蟲劑的作物,代表作是玉米。就是把一種會產生毒素的細菌打進植物的基因裡,讓玉米的每個細胞都會產生有毒的蛋白質,所以當昆蟲來吃它之後,體內的毒素會讓昆蟲的腸胃崩裂而死。而當人體攝取了這種基改玉米之後,會造成腸道穿孔。因胃穿孔,所以會讓未經完全消化的大塊食物,直接進入我們的血液循環系統裡,而我們就會對這些未經消化完全就洩漏進入人體的食物產生抗拒的反應。而這種抗拒反應,我們稱之為食物過敏。
但是美國環保局卻說,這種基改作物只對昆蟲有害,對人體或動物是無害的。其實這就像一台加汽油的汽車,卻給他加材油一樣。而這種毒素一進入人體,會產生一連串各式各樣的疾病。包括食物過敏、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老人癡呆、腎臟病、癌症、甲狀腺疾病以及心臟病。
而所謂的對殺蟲劑免疫,則是作物對農藥免疫,代表作是黃豆。所以只要種植這種黃豆,你噴的農藥只會殺死其他雜草,不會殺死你的黃豆。所以很方便。
那吃這種作物有甚麼影響呢?動物實驗中,吃了這種作物的老鼠生殖器官受損,生出來的小老鼠夭折。就算存活下來,也沒辦法繼續繁衍下一代。就是變成沒有生育能力的老鼠。
那人吃了之後會有甚麼狀況?會提高不孕症、自閉症、提早老化、癌症、濕疹、巴金森氏症等疾病的機率。
 
從1996年開始,基改玉米以及黃豆開始進入美國食品市場,其中88%的玉米是基因改造過的,94%的黃豆是基因改造的。
因為基因改造後的食物,是大自然中不可能出現的物種,我們的免疫系統偵測到這種不正常的東西進入人體,就會開始攻擊。因而造成發炎的現象。
但是你說如果基改食品對人體這麼糟糕,政府怎麼可能會允許他在市場上流通? 很簡單,因為FDA說謊。因為這背後有著龐大的利益關係。細節就不在這裡談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上Youtube觀賞基因輪盤(Genetic Roulette)這部紀錄片。
認識了基因改造對人體的危害之後,我們去超市買菜的時候,應該注意些甚麼?
首先,豆腐對華人來說,尤其是素食者,是幾乎每天都會吃的東西。豆腐是黃豆做的,所以下次買豆腐的時候,請記得購買有標示非基因改造標籤的盒裝豆腐。因為如果你買的是便宜的桶裝豆腐,有94%的機會是基改黃豆做成的。
還有百頁豆腐,這東西根本就是各種各樣的化學成分集合體,是毒。千萬不要碰。
除了豆腐,所有其他的豆類製品也一樣。豆包、豆腸、腐皮,大豆油等等,通通有94%的機會是基改黃豆做的。
但是有些人會說,我從小到大就是吃這些豆品長大的,怎麼都沒事?
那是因為基改大豆的出現,是最近這20~30年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的年紀超過30歲,你會覺得基因改造食品沒那麼可怕事正常的。
這是一項新的威脅,我們必須有新的應變方式來面對。
 
調味料
煮菜的時候,調味料是一樣重要的材料,沒了調味料,食物就沒有那麼好吃。但是就是因為人們為了追求美味,所以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我想針對華人的飲食習慣探討一下調味料。
最常見的一種調味料就是味精。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食品增味劑。一般稱為MSG(Mono Sodium Glutamate)。從最早出現在市場上到現在已經超過100年的歷史。所以在華人社會是家喻戶曉的食品添加劑。可以說是從小吃到大。
雖然官方宣稱味精對人體無害,但是這種化學合成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碰為妙。
另一種頗為流行的食品添加劑,叫香菇精。號稱是從香菇萃取出來的天然增味劑。但是我個人依舊抱持懷疑的態度。
因為只要吃了添加味精或香菇精的菜之後,會很明顯地想喝很多水。 顯然是你的身體在告訴你,身體裡面有些東西需要喝水來稀釋。所以建議還是少碰。
那我們日常活中常用的調味料,有些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但最好是別碰的東西有,素蠔油,這是個挺糟糕的東西,因為各種不利於人體的因素它都具備了。味精、糖、防腐劑、色素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化學成分。所以它其實是種挺可怕的東西。但是很多人煮菜的時候,如果沒有素蠔油,就變得不會煮菜了。或者就沒那麼好吃了。 那是很正常的。因為平時已經習慣了味精的味道,突然把味精拿掉,會覺得食物淡而無味。但其實如果下一番工夫去研究,不加味精,仍然是可以煮出美味的菜餚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天然的增味劑,例如真正的香菇,海帶。 下次可以試試看把乾的香菇以及海帶打成粉,加進菜裡,效果也是不錯的。但重點是絕對健康,而且營養豐富。吃了之後不會特別口渴。大家回去可以試試看。
還有素料。像是素火腿,素雞、素鴨、素牛、素豬、素甚麼的一大堆。那些東西都是從口感的好壞作為出發點,而不是健康,只是其次。
而且也曾經發生過,有製造素料的廠商,還會為了讓口味更逼真,乾脆直接加真的肉進去的。
所以素料最好也是不要碰。
烹調方式
除了食材的挑選,烹調方式也是重要的一環。
大部分華人的炒菜方式,就是熱鍋下油,爆薑,最後再把青菜放進鍋裡炒。我從小就是看我媽媽這麼炒菜的。所以也覺得理所當然,炒菜就是這麼一回事,沒甚麼對不對的問題。但是當你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種烹調方式時,你會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
所有的食用油都有一個特性,就是當溫度超過一定的程度時,油質就會開始變質,原本對身體有益的油,會變成有害。而這個溫度,會依照不同種類的油品而有所不同。這個溫度我們稱之為冒煙點。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油,只要溫度超過冒煙點,或是一開始冒煙,全部變成壞油。而烹調方式的選擇,決定了我們吃進去的油的好壞。
油炸,是最糟糕的一種烹調方式。煎,比油炸好一些,但是依舊很不好。高溫快炒,稍微好一點,但依然不是很理想。最安全的方式是水煮或滷燉,或蒸。
也許口味沒那麼好,但是絕對是健康的。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講,例如不要吃泡麵,不要吃零食等等。但是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有興趣可以來象岡跟法師們聊聊。
 
衛生:不吃腐敗的食物,發了霉的,或是存放過久的食物。以及烹調過程,維持清潔也是基本的要求之一。
價格合理:吃是為了維持我們的色身,不是為了享受。如果某些特定的食材太過昂貴,可以用相似的替代品即可。不需要為了趕流行,或追求美味而去購買高價的食材。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 聖嚴師父列出的這四個重點,裡面並沒有有提到"美味"這一項。
因為吃對修行人來說,只是一種延續色身的醫療行為,而我們的色身,只是修行的道器。是用來修行的。所以"吃"並不是一種拿來享受的手段。但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完全相反。為了美味,可以犧牲健康。可以不顧價格高昂。
若把美味、健康以及價格做個優先順序的排列,從修行的角度出發,應該是健康第一,價格第二,美味第三。
對在座的各位來說,您是怎麼排序的呢?
 
調睡眠
打坐的時候,昏沉是一個大問題。但是為什麼會昏沉? 很簡單,沒睡飽。
現在的人其實有很多不知道該怎麼睡覺。有的喜歡睡前閱讀,聽音樂,滑手機,上網、看電影、聊天等等,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活動。
其實若要幫助睡眠,睡前最好的活動就是打坐。讓你的身跟心都沉澱下來。不要胡思亂想。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心裡不要胡思亂想,隨時處於放鬆的狀態。
在《瑜珈師地論》裡有講到睡瑜珈,就是睡眠的時候也是處於禪定的狀態。但我們不刻意去修這個法門,只要保持寧靜的清楚的就好。以這樣的方式去睡覺
這是睡覺的方法。
那睡多久呢?經典裡講的是4個小時,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睡覺的時間。其他時間是拿來打坐,經行的。
要把睡眠的時間調整到這個樣子是可以的。但條件是白天的時候打坐做得很好。如果白天打坐坐得亂七八糟,那你晚上的睡眠品質不會好。因為品質不好,所以需要更長的睡眠時間。
但是也不要聽經典到說睡4個小時就夠,你就故意只睡4個小時。或是為了證明自己打坐坐得很好,所以半夜兩點就起床。坐給別人看。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打坐功夫很好。
通常這樣的人,晚上睡不夠,白天會繼續睡。在這種昏沉的狀況下,方法不可能用的好。所以晚上也睡得不好。結果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昏昏沉沉。一個禪七就這麼毀了。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睡覺的環境。如果可以,盡量挑選在安靜的地方睡覺。
但是現代人睡覺的環境,經常會受到干擾。除了聲音之外,還有一些新的干擾因素能影響我們的睡眠。
那就是電磁波。各種各樣的家電用品,其實都會釋放出電磁波。例如電腦、微波爐、電暖爐等。但是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在臥室裡擺微波爐或電腦。但卻有一些小東西,會因為我們的使用習慣,而入侵我們的臥室,甚至上了我們的床。那就是手機或平板電腦。
越來越多人把手機當成鬧鐘來用。既然是鬧鐘,那就必須放在距離自己很近的地方,例如枕頭旁邊。
我個人就犯了這個錯。 我有一台平板,同時也是我的鬧鐘。剛買的第一個月,我把它放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但是卻經常發生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一個晚上醒個3~4次。
後來發現,只要我的平板的wifi信號是開著的,那天晚上我的睡眠狀況就會很糟。之後我也做過實驗,發現藍芽訊號也會影響我。但是影響最嚴重的,是手機訊號。
所以建議大家,以後睡覺的時候,要把手機當鬧鐘沒問題,但是可以切換成飛航模式。這樣不但可以提高睡眠品質,而且也不必花費任何額外的金錢。甚至是可以省錢。
 
調身
調身的部分,可以分為打坐時以及平時。
打坐時的調身,如果你曾經參加過禪七或禪訓班,應該都已經有概念了。
不過在精進禪修期間,也不是一直都只有打坐。其實我們的身體是需要動靜調和的。
動的時候,可以加強你的肌肉、神經、循環系統。靜的時候,可以放鬆你的肌肉、神經。 如果一直動,會疲勞,一直靜,對身體也不好。所以動靜要調和得恰到好處。
靜的時候的姿勢。也就是打坐的時候,背必須是直的。膝蓋必須比腰部還低。各個部位也是放鬆的、自然的。這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七支坐法。
動的時候要保持放鬆。所以禪修期間,總護法師會依照大家的狀況調整動與靜的比例。
 
戒律
至於平時的調身,就要講到戒律了。
當我們談到戒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八股,死板。或者認為,我修行就試想要更自由,更快樂。結果一開始就要我持戒,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那不是給自己更多的束縛嗎?越修越痛苦,何必呢?
所以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探討為什麼要受戒。
持戒的意義
持戒是幫自己培養出一種良好的習慣。所謂習慣就是自然而然就會這麼做。比如寫字習慣用右手,吃飯習慣先喝湯,睡覺習慣趴著睡。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不必思考就會出現的行為。就是我們的習慣。但怎麼樣才叫做良好的習慣呢?
從禪修的角度來講,就是能幫助我們修行的習慣就是好習慣。
如果打完禪七之後,需要去放縱一下。吃大餐,唱歌,上PUB。 這就還不是一種習慣,而是一種暫時的壓抑。
如果我們習慣隨時安住當下,身心放鬆。對身邊的人事物都抱著感恩的心情。這樣不但對禪修有幫助,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有幫助。
所以藉著戒律,來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如果我們平時思緒混亂,情緒起伏很大。到了禪七期間,要想進入狀況,絕對是困難的。
養成好習慣。
持戒在於把不好的習慣調整成為好的習慣。而之所以會成為習慣,就是每次遇到同樣的境界時,我們都做出同樣的反應。久了之後,我們的反應變成反射性的動作,幾乎不經過大腦思考就能做出反應。這是練習的結果。那這種結果能不能改變?當然可以。只要當我們遇到境界時,調整我們的反應,久了之後,就形成新的習慣了。而我們的身與口的行為,是由心念所推動的。所以要改變習慣,必須從改變我們的心念開始做起。
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早餐要吃甚麼,出門穿哪一件衣服,拿車鑰匙用哪一隻手,出門先跨哪一隻腳,遇到塞車要怎麼反應。許多數不清的選擇。而這些選擇都是我們的心念面對境界的反應。心念的力量也許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這種力量卻可以累積。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身跟口表現出來。
例如你討厭一個人,也許一開始不會表現出來,但是時間一久,你對這個人講話的口氣,甚至動作,都會變得不友善,你想裝也裝不來。
如果我們每次都做出類似的選擇,久了就變成習慣,習慣的累積就變成我們的個性。而一個人的個性的好壞,則能決定這個人的一生的命運。
所以心念的力量就像小水滴一樣,只有一兩滴的時候,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之後,滴水卻可以穿石。
所以我們如果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先從改變心念開始。
而改變心念,就從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境界時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改起。
聖嚴師父說,當他遇到每一個人,心裡起的第一個念頭都是怎麼才能讓對方得到好處,而不是如何才能從對方身上得到好處。這就是從心念開始做起。因為這樣的心念, 師父的身與口所呈現出來的反應,都是充滿慈悲與智慧的。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所以想修行,先從改變心念開始做起。 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是修行的第一步。
但是如果一開始改不過來,也可以藉由先改變我們的身與口的行為,從而影響我們的心念。而持戒,就是一種藉由透過改變身與口的行為,而影響心念的練習方式。 不過這是以聲聞戒的角度而言。 如果是菩薩戒,就是強調直接從心念做起。
但其實聲聞戒也不是完全不在意心念的因素。因為要真正構成犯戒的條件之一就是你的動機。比如你殺了人,但你心中並沒有起殺人的念頭,雖然人死了,也的確是是被你殺的。但並不算破戒。
所以持戒的重點在於心。因為調整我們的心念就是持戒的目的。所以持戒不是持給誰看,不是對佛菩薩負責,而是對自己負責。因為自己是騙不了自己的。
既然持戒是為了幫助自己能在禪修上有進步,那要持多少條戒才夠呢?
一般來說,在家人就是持五戒。殺、盜、淫、妄、酒。
還記得剛才講到禪修的過程是從粗到細嗎?如果我們持五戒就只是不殺人、不偷錢、不搞婚外情、不說大妄語,不喝酒。能做到是很好。但若想在修行上能更進一步。只有五戒是不夠的。
當我們的身心調的越細的時候,我們用的方法也會隨之改變。而持戒也是一樣。
因為就聲聞戒來講,規範的只有身跟口的行為,並沒有規範到心念的範圍。但是我們的念頭怎麼辦? 當我們把身體調整好了,呼吸平順了。接下來就是心的問題了。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把心念更進一步的調到更微細,那表示我們平時的準備功夫必須更紮實。所以如果你希望禪修能夠進步,必須對自己的心念有著更微細的調整。
 
犯戒
受了戒,就盡量不要犯戒。 但是不代表我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人都會犯錯,如果有人說他受戒之後,從來沒有犯過戒,你相信嗎?
連弘一大師這樣一位在中國佛教史上如此優秀的律宗祖師,都不敢以比丘自居,甚至連沙彌的標準都不夠,只敢自稱優婆塞。我們平常人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從來沒犯過戒。
但是我們受了戒之後,有些人會變的怪怪的。因為會開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是開始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比如說,我剛才跟大家講了那麼多東西不能吃,不健康。但是可能今天的中餐就有用到素蠔油,那我還要不要吃飯?當然還是要阿。不能因為我自己的堅持,還要別人特地幫我煮不一樣的飯菜,搞得大家不方便。或者故意不吃,讓自己很痛苦。
要養成好習慣之前,必須改掉之前的壞習慣。但既然叫做習慣,就表示你會不經思考的就做出來。所以我們經常會不經意地就延續我們的壞習慣。當我們照著舊的習慣做事時。就叫犯戒,而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犯了戒該怎麼辦?
 
懺悔
很簡單,懺悔,然後改正過來就好。
不過當我們懺悔的時候,不要認為懺悔過後就沒事了,做過的事情都還是會有因果關係。例如你看到朋友的新手機很喜歡,你就帶回家。被發現了之後,你說我很慚愧,向你懺悔。然後手機就是你的了。 當然不是,手機還是要還人家的阿。
並不是懺悔之後就不用負責了。而是承認錯誤,勇於承擔後果。
之前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我做了很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能不能將功贖罪?大家覺得可以嗎?
請了解佛法講因果,是貫通三世的。所以我們之前做過的事情,不管好或壞,所累積的業力是一直都在的。要讓業力消失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受報,另一個是開悟,解脫。
受了報,業力自然會消。 開了悟,沒有承受與造作業力的主體,業力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例如佛陀當年曾經頭痛三天,就是因為過去是曾經打了一隻魚的頭三下。我們說佛是福德圓滿的人。他度了這麼多的人,應該有極大的功勞,卻依舊沒辦法消掉過去的業力。而佛陀是開悟的人,即使受報,也不會覺得有苦的感受。因為所謂的苦,是主觀的覺受。對一個已經開了悟、成了佛的人而言,是不會再有苦的感受的。而只是依著因果的定律來運作而已。既然不覺得苦,承受業力的時候也就不會成為障礙了。
既然不能將功贖罪,懺悔了也還是要負責,那我們拜懺到底有沒有用?如果我們抱著拜了懺就不必受報的心態的話,那就沒有用,因為事情並不會如我想像的那樣。
如果我們抱著承認錯誤,勇於負責的態度,那拜懺就有用。因為受報時,我們是心甘情願的。既然心甘情願,心裡的苦就減輕了。
而且拜懺時,隨著懺文或儀軌的進行,我們會發願,拜完懺之後會修行,造善業。當我們的善業足夠的時候,業報來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痛苦。
就像兩個人同樣都造了惡業,都會感得今生生病的果報。但是一個人善業足夠,有錢看醫生,有別人幫忙照顧。另一個人善業不足,沒錢看醫生,沒有人照顧。同樣的果報,感受是可以很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對拜懺的觀念要清楚。不要抱有不正確的幻想。
 
關於持戒,內容其實很多,我就不一條一條的解釋了。但是有一個議題我想談一下,就是吃素的問題。
因為五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生,大家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是不是一定要吃素。
不殺生等於吃素?
很多人會問說,佛教徒強調培養慈悲心,所以不殺生,所以才吃素。但植物也是生命,殺植物就不算殺生嗎?但是不是能夠做到完全不殺生,很難講。
動物、昆蟲是生命,植物也是生命,病毒細菌也是生命,你怎麼知道它們會不會痛?你說不殺生,做得到嗎? 很難。我們每天腸胃裡的細菌不知道死了多少,算不算殺生?你自己的身體裡的細胞新陳代謝,一天也死掉成千上萬的細胞,算不算殺生?
在佛教的觀點中,所謂的生命,是有著自我意識,能感受的到喜怒哀樂,快樂或痛苦的生命個體。而植物並沒有自我意識,所以你殺了一隻狗來吃,你就跟那隻狗結了惡緣。是造業。但是你拔起一根蘿蔔,並且煮來吃,不算造業。
但是現在是個講求科學證據的年代,你怎麼證明植物沒有自我意識,你怎麼知道植物不會痛?這個問題大概永遠也不會有答案。因為沒有辦法用科學證明植物有沒有自我意識。而我們能做的,只能盡量的不傷害太多動物或植物。
但是所有的食用動物,例如牛、羊、豬、雞等動物,都需要吃其他植物來成長。所以要讓一頭豬長到可以讓人吃,是在這頭豬吃掉了更多的植物之後,才能被人吃的。 所以你吃一頭豬,這背後代表了有許許多多的植物被這頭豬吃了。若是為了慈悲,我們能做的就是吃植物。因為至少不會有那麼多的植物因我們而死。
因健康理由吃素
另一個必須吃素的理由,是健康。因為動物吃的飼料,不可能給動物吃有機飼料吧。所以動物們吃的都是價格便宜的基改作物。當動物們吃了一輩子的基改作物,累積了一定濃度的毒素之後,再被我們吃進肚子裡。所以人類吃進去的毒素是濃度最高的。
因環保理由而吃素
吃素除了培養慈悲心,也是很好的環保方式。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用掉15000公升的水,一公斤的豬肉,需要用掉6000公升的水。而生產一公斤的小麥,需要1892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香蕉,只需要790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番茄,需要214公升的水。
一般來說,生產植物類食物,需要的水是比肉類來的少的。所以吃素也能節省水資源。
以上是幾個吃素的理由。供大家參考。
 
調息
要能夠調息,先決條件是要有個健康的身心。如果身體不夠健康,禪修的時候就會遇上各種困難。
呼吸是維繫生命非常重要的條件。沒有呼吸就活不了。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氧氣。
我們打坐的時候要調呼吸,經行的時候也要調呼吸。所以靜的時候要調,動的時候也要調。
而呼吸調得好,調心才能調得好。呼吸調得好,身體才能保持健康。所以呼吸是身跟心之間的橋樑。
所以呼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一種基礎方法。不管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或是日本佛教,都把呼吸當成一種基礎的方法。
而我們的呼吸,是根據身體內的氧氣需要量而調整。我們必須讓身體自己去調整,而不是故意的深呼吸或放慢呼吸。
當我們入定的時候,身體消耗的氧氣量少。呼吸自然而然地會調整得更深、更細、更長(慢)。呼吸會變得很微弱。
如果我們的呼吸調不好,身體不會好,心也不會穩定。
當人在憤怒的時候,慌亂、痛苦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緊張的,橫膈膜上升,呼吸非常的淺。肺部只用到1/3的功能。這對身體傷害很大。所以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呼吸調得好,對身體好,對心情也是好的。 但若呼吸不會調,修行沒辦法進步。
而打坐時的姿勢,如果背能夠直,呼吸量才會足夠。大家可以是是看,如果彎腰駝背,呼吸不會順暢,也就沒辦法調的好。頭要正,不低頭,不仰頭。所以身、息、新三者是息息相關的。
 
調心
我們禪修的目的是調心,但是必須從前面四項的基礎調起。
調心不是調情緒,而是把染污心調為清淨心。把煩惱心調為智慧心、慈悲心。這是我們修行的功能所在。
所以調心不是只有修定,還要看自己的心事不是有調柔。
如果只顧著修定,那瞋心會很重。因為心裡只想著自己要修定,不喜歡別人來打擾。如果被打擾,就會發脾氣。因為不想被打擾,所以也不會想主動幫助別人,菩提心生不起來。
如果我們心中老是想著自己要開悟,要修定。那表示這個人的自私心重,自私心重的人,代表自我中心強,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開悟呢?
修定只是整體修行的其中一個階段,而不是全部。
所以別忘了我們學佛,是要學習佛菩薩。以佛菩薩們作為自己的典範。
修行的過程中,不但要修定,更要修福、修慧。
最後以一段 聖嚴師父的偈子與大家共勉:
 
東西南北都很好,行住坐臥無非道
心中常抱真慚愧,懺悔報恩品最高
North, south, east, west – all directions are fine. Walking, resting, sitting, sleeping – these are not separate from the Way. Always maintain a mind of humility. Repentance and repayment of kindness are qualities that will keep you walking on the Way
 
感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 的頭像

    陽陽日記~Sherry部落格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