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期專題】以病為師,病中學善生

 

 

生病的經驗人人有之,

多數人認為病很苦悶,

但有些人卻以病為老師,

透過「法的醫療」,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從而把握當下,好好生病好好活。

 

■許翠谷

 

「為什麼我會得這種病?」「我已經進出醫院好多次了,什麼時候才會好?」「老了病了,感覺一點希望也沒有了」……走一趟病房、診間,病患與家屬嘴裡喃喃的疑惑,刻畫了對未知的恐懼焦慮,也探問出生命流轉中無可避免的--病苦。

 

生病的經驗人人都有,小病讓人無精打彩,大病則又痛不欲生。對大多數人來說,病是很折騰的一件事,尤其長臥病榻、反覆進出醫院,使人意志消沉,而有些病最終是走向死亡的。伴隨疾病而來的憂、悲、苦、惱,讓人深陷病苦的泥淖,無所遁逃。

把心打開,病得健康

「任何人都會生病,只要有肉體,就會經歷老、病、死,連佛陀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證悟者、高僧大德雖然生病,他們知道如何用方法讓心安住。」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常健法師,經常進出醫院接觸病患、關懷家屬,他觀察發現:多數人生病時,不是急於和病痛切割,就是變成「職業病人」,生活只剩下病和藥,「其實,病是『病痛』而不是病苦,因為不了解生命本質,病得很無奈、不甘願,所以是病苦。只要願意敞開心胸,轉化觀念,病和苦是可以分開的。」

 

心念一轉,感受就不一樣了。罹患小腦萎縮症的資深小兒科醫師潘文中,就是最好的例子。

 

初病發時,走路跌倒、喝水嗆到、用手吃飯,潘文中逐漸失去生活能力,每一次的失去都像是生命在倒退、在扣分。重新調整心態後,他開始接受自己、調整作息,從失去中獲得新生的喜悅,如今他很歡喜地分享:「我是不會走路後,才知道走路了不起;不會拿筷子後,才知道拿筷子多麼了不起;不會寫名字了,我才知道寫名字了不起。」轉念感恩生命的奇蹟,讓病不再是減分,而是加分。

「身和心是互相影響的,我們愈在意,心的苦就愈強烈,如果只是看著它、知道它,而不去逃避或期待,就比較能接受各種突發狀況。」曾擔任聖嚴法師侍者的常寬法師,長期陪伴聖嚴法師進出醫院,他也觀察到,從等待確診、展開療程到面對死亡等,心難免會隨著病情起伏跌宕,但無須自己嚇自己,應以平常心面對,學習聖嚴法師生病的態度,「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或自己的信仰),如此一來,自己就是沒有事的健康人」,練習「病得很健康」。

法的醫療:病中好修行

不過,觀念雖然知道,如果沒有善用方法,偶爾疼痛起來,徒增恐慌。在《雜阿含》病相應群經中,就可以看到佛陀探病時,弟子向他傾訴「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我今苦受但增不減」,尤其重病者更擔心往生之後將何去何從。對此,佛陀皆會仔細詢問弟子的身心狀況、病癥,並提出相應的修行法門。

例如,學佛多年的老居士給孤獨長者,在疼痛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佛陀鼓勵他運用「四不壞淨」和「六念法」來堅固對佛法的信心,消除面對死亡和下墮的恐懼。如果是執著五蘊為實我的新學比丘,就叮囑他們如實觀察五蘊無常、無我。至於已經證悟的大弟子,如迦葉、舍利弗,便要他們繼續修習七覺支、四念處,讓身心安住。

根據《長部.大品》和《相應部.大品》的記載,佛陀八十歲最後一次雨安居時患了嚴重的痢疾,當時疼痛劇烈幾乎喪命,佛陀也是透過正知、正念的修習,才調伏病苦的纏縛。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生病是休息和修行大好機會。身體不適,是細胞發出警訊,提醒我們該讓身體好好修養生息;躺在病床上,正好可以練習佛陀的教法,學習佛陀處理病苦的智慧,香港大覺福行中心創辦人衍陽法師便是如此。

一生病痛不斷的衍陽法師,笑稱自己是個「專業病人」,儘管通身是病,他總能把握每一次生病的因緣,好好用功。多年前罹患肝癌時,一度因為肝痛大量吐血,法師形容那種痛就像被活宰一般,躺在床上的他只能去體驗痛的覺受,「像粥煮沸後,粥面上的泡泡不斷沸騰、散去,沸騰、散去;有時又像雲的湧現、幻化。」專注覺察痛的變化,不僅心變得寧靜、安定、敏銳,也讓人體悟到:痛,原來也是無常的,一如身體的老、病、死。

c

關於「苦」的一堂課

 

曾躺在加護病房看著肉身來來去去、「身壞命終,又復受生」,作家蔣勳有感而發:「肉身煎熬、受苦,或許是肉身覺醒的起點吧。」身苦(dukkha)難受,卻也像個老師,循循善誘,讓我們練習慢下來傾聽身體,與心對話,尤其病過一場更能體會病者的心聲和感受。

在這堂珍貴的佛法課上,每個學生各有體悟:有的認識到身體的不可靠,開始練習與肉身告別,如蔣勳;有的身體彷彿禁錮在潛水鐘,仍四處關懷病友、伸出援手,如漸凍人蕭健華;有的更堅定了對信仰的信心,如臺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分享「善生才能善終,也才能善別」。而佛教學者杜正民,則在病中探問:「自己學佛多年,到底學了什麼?」

長期投入佛教文獻研究與資料建構的杜正民,獲知罹癌、準備住院治療時,因為找不到一本可以陪伴自己面對病痛和生死的書籍,而回頭省思:「佛陀教法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從《無常經》裡找到的答案,或許可以帶我們進一步叩問病苦的意義。二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分別看見了老、病、死苦,繼而出家修道,尋求解脫的方法與途徑。由此三事,如來出現於世,由此三事,也讓我們看見,苦生起的地方,就是解脫的地方。

 

出處:人生雜誌380期:病,不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 的頭像

    陽陽日記~Sherry部落格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