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生死學不是一般記問之學,是用整個生命去學。在生死學中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那是你自己的生命與死亡。 一般而言「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歷程,而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對你我到底是甚麼?

本系列是許禮安老師於2007年在法鼓山安和分院講授「安寧療護」 系列課程,課程中討論了安寧療護的重要課題、癌症的診斷、病情告知與病程溝通、安寧居 家等議題,許老師從正反不同的觀點以及其特有的幽默詼諧來幫助大家認識這個議題。

邀請您一起來思維這難解的題,釐清自己的生命價值!
課程連結:http://www.dharmaschool.com/course38.html

 

文章分享~
「安寧療護系列課程〈一〉」內容摘要


時間:96年4月22日

地點:法鼓山安和分院

主講:許禮安醫師

整理:愛玲、淑姬居士

第一部份:癌症早期診斷與預防

目前癌症已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榜首。全部癌症的治癒率約為50%,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有些可高達90%,但晚期發現則幾乎無法治癒。通常40歲以上應每三年做一次健檢;65歲以上應每年做一次健檢。

環境和遺傳因素都與癌症有關。藉著環境因素的改善,大多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和發現?

一、 如何預防癌症,三大秘訣可遵守

1. 均衡的營養攝取:

A. 少吃動物性脂肪及回鍋油,少吃醃製、燻烤、油炸食物。

B. 勿吃黃麴毒素污染之食物,例如不新鮮花生、玉米、穀類。

C. 多吃穀類、蔬菜等富含纖維食物。

D. 不吃太鹹、太熱食物,吃時勿太快或過飽。

2. 健康的生活習慣:

A. 戒菸、避開二手菸、禁檳榔、少喝酒。

B. 減少接觸放射線,避免強烈強光曝曬。

C. 適當運動,充分休息與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D. 避免在可能致癌的環境下工作與居住。

3. 定期的健康檢查:

A. 婦女自我乳房檢查、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由過去倡導的「6分鐘護一生」,到現在提倡的「三點不漏」〉

B.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勿亂服成藥、草藥、秘方等。

C. 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如性器官、口腔衛生及排泄習慣。

D. 保持心情愉快,情緒安定,不需談癌色變。

二、 如何發現癌症:

癌症初期常見臨床症狀自我檢查七大項,如果有這些現象,或身體有其它異狀時,應及早就醫檢查,因為大多數的癌症,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多數是可以控制或治療的。

1、異常出血或分泌物。

2、乳房或其它部位有腫塊。

3、長期不癒的傷口〈潰瘍〉。

4、大小便習慣改變。

5、長期聲音沙唖或久治不癒的咳嗽。

6、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或吞嚥困難。

7、疣和痣的形狀、顏色變化。

三、 疾病的預防

預防永遠重於治療,多注意身體的警告訊號,例如:久咳不癒超過兩星期服藥無效,應找胸腔醫師詳細檢查;腹脹疲倦、胃口差應檢查肝功能等。但醫療本身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沒有一種檢查與治療是百分之百準確、百分之百有效、百分之百安全的。

僅管如此,許醫師強調健康檢查還是值得做,但要符合下列兩個條件才有效益:(1)檢查項目簡單、便宜而且準確度比較高。(2)檢查出來的疾病若是早期發現可以施行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方式,可以保護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否則若使用高貴、複雜而容易誤差的檢查,發現疾病後只有危險或沒效的治療方法,甚至還有許多的副作用或後遺症,結果有可能損及健康、縮短壽命、降低生活品質,那只會讓人活在徨恐不安的心理陰影下直到死亡。這就是許醫師所謂「健康檢查的迷思」。

許醫師說,有些疾病是屬於正常老化現象,除非有嚴重的症狀才算是疾病。例如:報告顯示超過60歲的男性六成有前列腺肥大,超過90歲的男性則有九成以上都是前列腺肥大的病人。若受檢者的男性若多半超過50歲,則這半數的受檢都會出現這個診斷,其差別只在於受檢者是否有解尿困難的症狀?等。

女性要記得「三點不漏」檢查,防治乳癌要常自摸,診斷子宮頸癌靠抹片。男性要記得肝癌、肺癌及口腔癌等檢查,高危險群一要定期接受肝癌篩檢;肺癌三大症狀是咳嗽、多痰、血痰,漸漸出現胸部疼痛、發燒、胃口減退、呼吸困難等其它症狀,通長建議久咳超過兩週就應該照胸部X光檢查。預防肺癌第一優先是戒煙,不吸二手煙等。喜嚼食檳榔者是口腔癌易發的族群,長期嚼食會誘發口腔病變,預防的辦法是「拒絕嚼檳榔」、「注意口腔健康」及「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有以下症狀有可能是口腔癌前病變的症狀應儘速至耳鼻喉科或牙科檢查。

1. 口腔黏膜變白或變紅,摸起來感覺粗糙。

2. 嘴破的地方超過兩星期仍無法癒合。

3. 口腔臉頰內外有不明原因的腫塊或突起物。

4. 張口吃東西或說話、喝水時都有困難,舌頭周遭麻必沒知覺。

5. 經常感覺口腔裡面乾澀、濁熱、刺痛或非常不舒服。

第二部份:如何告知病情

一、告知病情與溝通的困難與原則

病情告知是誰的責任?病人可要求不告知或告知,若病人有要求告知則醫師有告知的義務。「告知病情」並非宣判死刑,而是依照病人的個性,看病人的反應,所謂「觀機逗教」的分段告知。

「告知」可分為主動與被動。主動告知是醫護人員尊重病人知的權利;備動告知則是因應病人詢問,基於醫療之誠信原則而告知。「病情」的的部分則可深可淺,視病人所要求之情況而決定。

告知病情的時機為:病情有變話時、有新的檢查報告、病人主動詢問時等。有時病人會趁家屬不在時詢問病情。對於癌末的病人醫療已達極限,只能用各種方法去控制症狀減輕病痛,病人的疾病是無法康復的。所以許醫師認為”只有病人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知道病情,因為生命和身體是病人的。任何人都不應該替病人作主,因為沒有人能代替病人死亡。只有讓家屬明白病情告知的重要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病人才能「自知時至」而得到「善終」。”

二、溝通的困難與原則

由於一般社會對死亡的否定〈過度對健康與生命高度期待等等〉;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包括對疾病、治療、失落、經濟〉;及醫療人員本身的專業因素〈醫療人員害怕被指責、跨越醫療階級等等〉,致使與癌末病人溝通會造成困難。

面對病人在安寧療護中並沒有所謂標準的答案。必需要看時機、場合,視家屬的接受度而定,而且必需出於善意及尊重病人自主權。

三、病情的告知與病程溝通

溝通須有訊息傳送者〈sender〉與訊息接收者〈receiver〉,對著一堵牆說話不算溝通。

溝通方式包括:1.寫下的字(例如:病人用筆談溝通時寫大字體,則溝通者也應配合病人,否則你寫小字病人肯定看不清楚) 2.說出的話 3.語調情緒 4.外表態度 5.面部表情 6.手腳動作 7.目光方位8.距離遠近 9.相對位置。

溝通的目地:1.傳答訊息或想法 2.增進了解 3.得到接受或相信 4.採取正確行動。「It is not the other man’s job to read your mind」

四、溝通的障礙:

1.基本障礙:

接受〈用自我方式解讀、只聽到好話、忽略不想聽的〉。

態度〈認為自己解讀過或篩選過的才是事實〉。

人格〈自以為「正常」去判斷喜好〉。

情緒〈過度正面與負面的情緒時,無法有效接收或轉譯訊息〉。

2.其它障礙:

物理干擾〈噪音、被打斷〉、心理干擾〈沒興趣..〉..等

五、有效的傾聽

許醫師說:「要用心傾聽,不單用耳朵」(Hearing is with the ears, listening is with the mind.)。

1. 良好傾聽者的十項準則:

A. 停止說話:You cannot listen if you are talking。

B. 讓說話者放鬆:有善的表情與放鬆態度。

C. 向他顯示你會傾聽:勿邊做雜事,看起來或實際有興趣。

D. 移除分心事物:關起門來,不接電話,請勿打擾,不要轉筆。

E. 同理他:體會他的世界。

F. 有耐心〈Be patient〉:容許足夠時間,不要看錶或言語打斷。

G. 按捺你的脾氣:Hold your temper。

H. 切勿爭執或批評:「Even if you win,you lose.」。

I. 問問題:這也會鼓勵他而且顯示你的傾聽。

J. Stop talking:這是最初到最終的準則。

 

2. 良好傾聽者的重要技巧

A. 自我介紹:你是誰?為何而來有多少時間可用?

B. 使用開放式問句〈open questions〉:避免主導答案,勿用是非題。

C. 一次只問一個問題:勿連珠炮發問。

D. 避免使用術語〈jargon〉:尤其醫師術語

E. 抓住病人陳述的〈語言及非語言的〉線索,找出隱藏的問題。

F. 控制談話:讓病人有時間反應,但勿離題太遠。

G. 鼓勵病人反應:點頭或語助詞「喔」、「嗯」等。

H. 澄清或確認你所瞭解對方所說的話。

I. 鼓勵更精確或特異的描述。

J. 根據得到的訊息及線索,進行教導式的推測〈有些人無法表達感覺〉。

K. 會談結束前做摘要陳述。

第三部份:心理反應與靈性需求

癌末的病人除了身體的痛苦之外,還有心理及靈性的痛苦。我們除了要瞭解病人身體的痛外還要了解病人心理及靈性痛苦的背後真正困擾的原由給予協助,才是解決根本問題。

一、 靈性需求:

許醫師說:「靈性需求是靈性的陪伴而非照顧,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及個別差異。」基本靈性需求分十項:唯有主動傾聽才能了解獲得訊息。

1. 尊重的傾聽〈這是最重要且必要的一項〉

2. 發現某些生命的意義。

3. 疑問而尋求解答。

4. 被誠實的回答。

5. 被愛與被包容。

6. 去愛,去給予,被需要。

7. 有某人可引導與同理其感受。

8. 有成長的機會。

9. 發現生命旅程之靈糧。

10. 能夠帶著希望而行。

第四部份:生病心情—我好怕

一、 整體痛〈total pain〉:病人與家屬在生命的末期、臨終、死亡、悲傷時期所經歷強烈的痛苦。整體疼痛的層面,用疼痛〈PAIN〉來拆字說明。

P:Physical problems 生理問題

A:Anxiety,anger, depression 心理的焦慮、憤怒、憂鬱

I:Inter-personal problems 社為問題、經濟壓力、家庭問題

N:Non-acceptance or spiritual distress靈性問題,不肯接受問題

二、 解除病人心理、社會痛苦的方法《用讓它去〈Let Go〉拆字》說明。

L:Listen〈傾聽病人的故事,讓病人表達他們的痛苦。〉

E:Encourage〈鼓勵病人放下他們自我的形象〉

T:Tell〈告訴病人你的關懷,也讓病人敘述他的往事,請病人說出心中的不捨,減少孤獨感。〉

G:Generate hope〈重新建立有限的希望和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地。〉

O:Own your limitations〈承認我們的能力極限,但要儘量處理生理的不適,並運用全部的技能和資源幫助病人。〉

三、 解除病人靈性痛苦的方法

1. 個人方案:

A. 鼓勵病人做生命的回顧。〈有時病人是不自主的在做生命的回顧,陪伴者不可阻擾病人。〉

B. 探討愧疚、譴責、懊悔、原諒、復和等問題。

C. 加強以往的靈性支持系統。

D. 探討其痛苦是因為現在的狀況或因為長期的憂鬱、愧疚或衝突。

 

2. 生命的意義方面:

A. 鼓勵病人把他的信念或人生哲理實際運用在目前的情況。

B. 鼓勵病人敘述他們的往事,以幫助他們辨認生命的目的、價值、意義。

3. 宗教需求方面:

A. 遵從病人的特別節日、飲食限制、禮俗、重要宗教觀念等。

B. 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如誦經、祈禱、受洗、懺悔、打坐等。

C. 運用一些注重在心靈痊癒的技巧,如放鬆、冥想、音樂、閱讀經典等。

二、生病心情

許醫師說:「生病的時間是特慢的,與世不同的,從病床到廁所可能要花上一小時的旅程;生病的空間是縮小的,可能只到病床邊緣,在過去就是遙遠的天邊。」

對健康的人來說吃飯、走路、上廁所是多麼容易的事,但對癌末的病人卻是要祈求有「神通」才能達成,病人病房內移動一步路,就感覺病床有如七尺遠,步履沈重、困難,令人不捨與感慨。

許禮安醫師最後也告訴大家,「儘管醫療有其極限,但人們只要發展出對生命的愛心與尊重,就可以永續地以這份愛心與尊重來面對死亡」。

 

(一)關於【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
這裡提供了生病後人們會想知道的補助資訊、醫病知識、心情故事,讓我們的病後人生,依然精采! http://AfterThatDay.blogspot.tw/
簡介
我是一個中風父親、視障母親的女兒,也是一個氣切阿公的孫女,這段期間發現一些制度上對病人的不友善或病後資訊的不透明,所以決定成立【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網站│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

以「主題懶人包」方式介紹醫療(ex.放棄急救、自費醫療)、社福(ex.重大傷病卡、勞保傷病給付)、財產(ex.遺產稅、保險理賠)...等病後處理事項,目前有12個主題、111篇專文,共14萬3千餘字。

因為自己不是醫生、不是社工、也不是保險業務,就是個普通老百姓,所以文章是以「一般人看得懂」為宗旨。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AfterThatDay

 

(二) 文章分享
呂秋遠律師~關於遺產的十個中肯建議

1請不要動輒就把「爸爸以後的錢都是你的」掛在嘴巴上。錢,就是要在死前花完。真的沒花完,請盡量信託,做公益都好,不要留給子孫,否則某人就是這種子孫的下場,只會組大連艦隊而已。
2真要留遺產,請立遺囑,而且是光明正大的立,把自己的兒子女兒通通找來,仔細的跟他們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給。否則以後就會像康熙一樣,留下的不是遺產,而是給兒女互相殘殺的機會。
3遺囑可以自己寫,也可以邀集兒女一起到公證人那裡寫,律師在這裡的效用很低,除了看看有沒有違反法律以外,功能就跟一般人一樣,公證人比較夠力。
4「朕沒給的,你不能要」,所以請不要貪圖爸媽的遺產。對爸媽的生前積蓄,無寸土之功,那麼就不要在那邊有的沒的。他們想給誰就給誰,因為本來就不是你的。
5遺產,沒有公平可言。本來就沒有的,多了,要感謝爸媽;少了,就要怪自己沒父母緣。錢本來就要靠自己賺,否則跟某人有什麼兩樣?
6天下有不是的父母,但是請尊重他們是生養自己的人。孔子說,對父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逃走就好了,顧自己,但不必恨對方。
7父母留下一堆債務沒關係,現在都是限定繼承。就算父母負債累累,也不會因此就要拿自己的財產來陪葬。不需要拋棄繼承,特別是人沒死之前,事先拋棄繼承是無效的。
8不要幫父母背債,也不要幫子女扛債,請照顧好自己。

9在自己的能力限度內,照顧身邊的人。但是不要以為自己是救世主,有時候,有些家人就是只能保持距離。
10所有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沒錢解決問題,那更是小事,請珍惜身邊的人與自己。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789003584474445&id=100000944336615&fref=n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