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楊蓓老師的書籍,一開始是先從法鼓山電子報閱讀到她寫的文章或是書摘介紹,閱讀時很喜歡溫柔又直入核心的文筆,開啟了閱讀其著作的起端,也是我會重複閱讀的收藏書籍,書裡生活上的舉例總讓我覺得真實很貼切,在書裡更是有系統地層層深入淺出,分享佛法的智慧,每次讀因為心境或當下狀況不同,感受都不同,但是都能幫助自己練習著用不同角度去看問題或是看自己內心。
這兩本書,談人們一生追求的親密感、逃避的孤獨感議題,勇氣議題,在楊老師紮實的心理背景與輔導經驗下,用深入淺出方式說明了許多相關名詞,及人們常出現的心理狀況,印象深刻是孤獨與孤單的差異、放棄與放下的不同、透過舉例說明,了解原來自我探索過程中,可以運用不同的位置,從社會文化、家庭關係等等,來了解可能原因與背景擴展視野來反思,覺得很特別是作者將心理背景與佛法實踐心得作連結,內容易懂又溫馨,讓自己可以了解到當可以選擇不同視野角度去看待困住本身的問題,也可以試著讓自己有系統、有脈絡地去察覺、並且運用佛法,用方法練習讓自己自我察覺,自我消融,學習精進。
楊老師將許多溝通概念跟名詞解釋的平易近人,書中舉例與本身生命經驗做對照時,會發現原來以前遇過的障礙與問題,可能是因為什麼關係所造成,書裡有很實用的覺察自我提醒,以前也沒想過可以用方法來練習覺察自己,看的過程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印象深刻是人際互動裡,原來彼此有那麼多心理遊戲呀,透過書籍的分享 幫忙自己對於人與人的關係互動有所看見。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多年來的助人心得與禪修經驗,印象深刻的內容是[要用生命去接引與關懷],學習放下自己的經驗,才能打開心去了解別人的改變, 因為有了解才有機會交心,但從這本輕巧的小書中看到了自我探索的提醒,除了跟別人交心外,也別忘了跟自己交心,願意去練習時,轉化才會一點一滴開始。以前總是忙於付出的自己,從來沒想過原來也要跟自己交心,很棒的提
因緣聽完楊老師的兩個主題線上演講(演講連結: 烽火家人、 叛逆中年),覺得這兩個專題演講內容好棒,道出人生重要議題的核心意涵,當看到整理成書籍出版時,又買來閱讀,看線上演講跟看書的感覺很不同,不同於演講聽覺式的學習,書裡用心地整理許多自我提問問題,可以用來進行自我思索,而且書籍深入淺出,很好閱讀,輕薄方便帶在身上隨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