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把日記比喻作雪地的腳印,當我記錄的時候,
非常地深刻而鮮明,那是我人生中的經歷和生命的過程。
過了之後,往往又覺得並不重要。
就像人在雪地行走時,一步一腳印,步步分明,
走過不久後,腳印便被繼續飄落的雪花淹沒;
到了融雪之後,腳印也不會存在。
因為在漫天風雪的景況下,在野外留下的腳印,
注意到它的人,恐怕不多;
但是在大風雪中還能在野外向前邁進的人,
絕對不是要讓人家知道自己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
只要自己知道,為了既定的目標,必須冒雪趕路。
──聖嚴

聖嚴師父勉勵:
「如果別人對你不好,你仍然要善待他;如果別人傷害你,你仍然要一本初衷地照顧他;如果別人欺負你,你應該要原諒他,.....也許此生你一直付出,都得不到對方正面的回應,但還是要繼續和他結善緣,這種緣叫「來生緣」。亦即,我們的心要隨時的保持善念,在夢中、假中發菩提心,將心保持在祈願眾生離苦得樂的願力上,修行會越來越快樂,也才能展現生命的價值」
「要自己負起責任,完成一生中必須要完成的責任,同時,盡量運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獻(就是起慈悲心),而不求任何回饋(就是離相),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死亡何時發生,我們不知道,只要活得一天,就要珍惜生命,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奉獻,則生命會有意義。

 

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
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事、物,
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修行。

《禪與悟》

佛法教導我們
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
不要被自己蒙蔽,
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
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
那麼,就可以斷除煩惱了。

《人行道》

所以,煩惱沒有什麼好除的?愈討厭煩惱,煩惱愈多,只要好好地不被環境所動,煩惱就沒有了。可是現在做不到,該怎麼辦呢?要用方法,譬如念佛、持戒、布施、懺悔、拜佛,這就好像是在做防風的工作,風吹不進來,水面就不會被吹皺了。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p. 0234

佛教所講的智慧,不全同於知識和學問。知識和學問可以從書本中或學校裡學習;智慧則是要從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
《禪的世界》p. 0072

《禪的世界》:「我們從童年開始到老死為止,所見到的人都是凡夫的普通人。普通人之所以稱為普通人,是因為有貪、瞋、懷疑、傲慢、愚癡等的問題。如果能夠反省到:假如我是個聖人的話,那些凡夫的種種問題對我來說,應該都不是問題;正因為我也是個普通的人,所以才會看到別人的問題,那我便能夠原諒別人了。能瞭解自己也是個凡夫,也會做錯事,也有缺點,就會同病相憐地原諒別人,諒解我們環境裡所見的人都是凡夫、普通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問題是正常的,不討厭他們或怨恨他們,這在佛法裡稱為「慈悲」。佛法指導我們不責備他人,應以同體大悲的慈悲心去諒解他人、關懷他人,同時檢討自己、改善自己。漸漸地,對人、對己都會和平相處,所處的環境也會漸漸地清淨起來。」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第4輯第8冊, 頁292, 行8~15)

 

 只要喜怒哀樂等動了感情的事,
無一不是煩惱。

《拈花微笑》

沒有自我主觀感情和自我立場的情緒,
這就是空的意思。
就好似鏡子本身不會動,
當外面的景物動時,反映到鏡中,
鏡面才有景象的活動。
但是這個鏡面的影像和外在的景物動的完全一樣,
沒有加入鏡子自己的主觀判斷、
自我執著、感情成分,
這就是「無念」的意思。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

心中不受任何妄念所干擾,
不想過去,不想未來,
也不想現在發生些什麼事,
只是很清楚地知道在做著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煩惱越來越少,
情緒不會再波動。

《禪的世界》


能夠把自我的立場放下,不去考慮自己的身分、性別、年齡、地位、知識、貧富、貴賤,你就會看到自己和其他人都是平等的。

我曾說:「如果能夠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別執著,就不會有煩惱困擾了。那麼你就是個有智慧的人了!」

當時有人問我:「該如何放下呢?」

 

我說:「只要你自己不要認為有那麼多放不下的東西,就是放下了!」佛法的智慧不是姑息,而是在慈悲的原則下處理事情。例如當自己與家人有矛盾衝突時,即使不能用佛法感化對方,也不可以暫時妥協的態度來處理,此時,應當試著抽出身來,不要想著對方是你的親人,不要把自己放進去,如此,處理事情就不會有偏差了。---摘自《 何必自尋煩惱 》

凡事盡心盡力,隨順因緣,緣熟事成。法鼓山心靈處方籤

 

聖嚴師父:慈悲,是對任何人不僅不去傷害他,還要去幫助他。

108自在語:道理是拿來要求自己,不是用來苛求他人。

聖嚴法師:操心就有事,放心便無事。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夠瞭解,
只知自己的優點,而掩蓋自己的缺點,
容易誇張了優點,變成驕傲、自大者,
將自己的心光遮住,也容易歧視他人,
這是愚蠢的人,必然不受歡迎;
除非是基於利害關係,
才會有趨炎附勢者的簇擁,
否則這種人是不能以德服人的,
並且由於自心無光明,
也就不能以悲智照亮他人。
《平安的人間》

 

聖嚴法師-

智慧與煩惱相對,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自己的存在,也太在乎周遭環境的存在,這是很累人的。慈悲與怨瞋相對,不幸福是因為自己不想付出太多,相反地,他人卻還嫌你付出太少,這是很煩人的。如果你有智慧,就知道一切世間的事物,起起滅滅、來來去去,都是暫時有而本來空,何必那樣地在乎自己、在乎他人。如果你有慈悲,就不會計較付出的多少,不會在乎他人的反應如何,只是為了愛護環境、照顧他人,而做奉獻。有智慧者能夠放得下,因為一切本來就是空的;有慈悲者能夠提得起,因為有世間就有業,多造善業,多結善緣,正是菩薩的心懷。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就會發現你是天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天天都在心甘情願地奉獻,當然不會累也不覺得煩了,連休息幾天也用不著了。

【聖嚴法師 108 自在語】
生活當中,經常會忽略了
世間的名聞利養依舊無常,難以持久
適時放下,其實是一種釋懷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佛教所講的智慧,不全同於知識和學問。知識和學問可以從書本中或學校裡學習;智慧則是要從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 《禪的世界》p. 0072

所以,煩惱沒有什麼好除的?愈討厭煩惱,煩惱愈多,只要好好地不被環境所動,煩惱就沒有了。可是現在做不到,該怎麼辦呢?要用方法,譬如念佛、持戒、布施、懺悔、拜佛,這就好像是在做防風的工作,風吹不進來,水面就不會被吹皺了。 《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p. 0234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廣欽老和尚

聖嚴法師-

 

我常建議人要練習著以禪修者的健康心靈來看待世間。

 

1.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順利的事有它發生的原因,不順利的也有它的原因,不知道原因也是一種原因。所以要有「不為物喜,不為己悲」的胸懷,得志時不必興奮,失意時毋需沮喪,一切終歸無常。 2.世界一切現象都是新鮮的:好的是新,壞的也是新。深夜將盡的時候,天色可能是最黑暗的,不要厭惡,因為黎明快要到了,黑暗不過是個過程。在過程的轉換當中,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新鮮的。 3.世間所有現象都是美好的: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也是美好的經驗。或許有人要問,怎麼可能兩面都是美好的呢?其實只要不管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告訴自己:「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是美好的經驗。」便沒有一樣事會讓你生煩惱,生活就會變得很有意義。

 

 

經典告訴我們的只是法的影像而已,必須由日常的生活中體驗經典講的是什麼。佛出世間是想使人依據他的經驗做藍本,向其學習。健全人生,淨化社會,這才是佛的本懷。 《神通與人通》p. 0237

 

聖嚴法師:如果某個人讓你覺得很討厭,可能是你過去世沒有和他結善緣,或根本結的就是惡緣;也可能是你在這一生中,沒有意願要與這類型的人結緣。但是,你討厭的人未必會真的對你造成不好的影響,那只是你主觀意識在作祟,導致你排斥、不願接觸對方;如果對方也有同樣的回應,就會造成互相敵對的局面,漸漸地,自己就變得沒有人緣了。

 

 

[ 聖嚴法師一 我們無法代任何人受報,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們受報。我們得靠自己一步一腳印,點點滴滴的努力,在生活中修行,才最可靠,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很多人求速成,以為修行也可以走捷徑,難怪越來越多自封為老師的人,自稱能幫人家開悟,在很短的時間內幫人家達到成佛的目的。如果以正信的佛法來說,那準是自欺欺人,可別上當啊!]

 

「所以,我的經驗是如此:當你面對很矛盾或很複雜的事情時,問題是在於你如何將它定位得很好,讓它不相衝突。順的也好,逆的也好,你都將它定位得很好。人事關係亦是如此,在一個場所裡,你會碰到順或逆的人事,可是如果你將它定位得好的話,順緣、逆緣都會幫你;定位得不好的話,順緣也會害你,逆緣也會害你。因為遇到順緣時,你一定起貪著,所以事實上也是害你:遇逆緣時,你當然就起煩惱。可是,反過來,遇到順緣時,你如何處置它,使你能得到它的好處,可是又不會受到它壞處的影響?逆緣也是一樣,在逆緣當中,你如何得到它的好處,避免它的壞處? 所以,我所說的「主動性」就是這個意思:你自己主動去調整、安排。結果你會發覺,你有這個心的時候,你自己在內心裡會創造出不同的世界來,而你所散發出來的這個世界也會影響周遭的人。」 --惠敏法師〈修行與研究之調適〉

 

 

【              【聖嚴法師佛法開示~消融自我】   消融自我 這是從有修有證,有施有受的層次,更進一步,做到完全沒有「自我中心」的存在。從佛法的立場說,稱為「空、無相、無願」的三解脫門。「空」是三輪體空:無施者,無受者,無施的事物;「無相」是無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願」是無四願:無眾生可度,無煩惱可斷,無佛法可學,無佛道可成。這是八地菩薩以上的境界,叫作無功用行,雖其度盡眾生,卻不以為有眾生可度或已度者。 此於一般人而言,很難做到,但何妨心存嚮往,試著練習,當你付出之時不是為求回饋,付出之後不再掛在心上。對社會大眾做了任何多大的貢獻,要想像著那是社會大眾共同的福報所感;相反地,由於有了讓你奉獻的機會,你應感激社會大眾成就了你的道業。雖然這是道業,你也不要覺得這是你做的一項功德。若能如此,你雖尚未實證「無我」的境界,卻是有助於你的自我的消融。

 

出處:法鼓全集04-11《禪門》p.67 ~69

聖嚴法師一 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是起起落落,只要自己沒有糟蹋浪費,每一個段落都是有其價值的。如果我們的心情會被起伏的遭遇所左右,將會活得缺乏意義,生命也無價值;如果生命只要高峰而不能善用低潮,人生的可觀處大概就只有一點點了。

 

 

 

《活著就是意義》

 

前陣子,在銀幕上帶給人許多溫暖、歡笑的美國知名演員羅賓威廉斯因憂鬱症而結束自己的生命,讓全世界的影迷唏噓不已。

 

根據有「自殺學之父」之稱的愛德溫史納曼估計,每一個人自殺死亡,至少會影響到六個親友,在高自殺率的現代,極高比例的人,身邊就有一個或多個親人、朋友、鄰居自殺。而像羅賓威廉斯這樣形象深入人心的知名人物自殺,對大眾的心理影響更遽。

 

一個人自殺,對愛他的人會造成什麼影響?名作家黃春明在兒子離世三年後對聖嚴師父坦承:「哀痛絲毫未減……」說著,眼淚也忍不住了。「我用忙碌的工作來填補,事情忙的時候不太會想,但是一空下來,他的事怎麼也揮不掉,有時候就只好痛哭一場。」而黃春明的夫人更是以淚洗面,開口就是兒子的好,說到後來,便是嘆息。

 

根據研究,自殺者遺族除了哀慟之外,更經常籠罩在羞恥、自責、怨懟、憤怒……等負面情緒之中:難以啟齒家中有人自殺、自責為什麼沒能阻止、指責其他家人為什麼沒能阻止、以及氣憤自殺的家人為什麼做出這種事。除了情緒與心理受到影響之外,連生理都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頭痛、無力、睡眠障礙等症狀。

 

晚年的聖嚴師父,正好看見台灣自殺率最高的幾年,因此,聖嚴師父對於自殺問題極為看重,他指出,921大地震造成了二千多人死亡,而那時台灣每年自殺的人口高達四千人,雖然近年略有下降,但仍有三千多人,甚至多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災難。

 

聖嚴師父在2005年檢查時,發現左腎長了腫瘤,隨即處理好僧團的事,住進醫院開刀,當手術圓滿轉進加護病房,麻醉退後傷口開始劇烈疼痛,雖然院方準備了自控式止痛器,但是師父不用,只是把身體放鬆、心情放鬆,去欣賞痛。不管多麼痛,就是面對它、接受它、放鬆身心讓它痛,就這樣痛了三天……

 

以聖嚴師父的禪修功力,雖然能忍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疼痛,然而之後第一次洗腎的痛,據師父自己形容:「那種痛,痛得讓我想打滾,如果我能夠打滾,我會在地上打滾的。」師父如此真誠而毫不保留地坦白自己面對疼痛的難受,然而,晚年在這樣的病痛中,仍然為弘法利生而奉獻自己的每一分鐘、每一分能力,如師父自己所言:「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但隨時準備死。好好活著,當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這是師父對每一個珍貴生命的勉勵:「人的生命,並不是想活就能夠活,活著的時候,必須要有各種條件的配合;當然,也不容許想死便死,生命並非片面屬於我們自己,每個人都沒有自殺的權利。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與父母家人相繫,與同儕友人相親,也與社會國家與天地自然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一個人是孤單的,也沒有一個生命是無依無援的。」

 

珍惜生命,因為活著的本身,就是意義。

 

轉摘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值日生blog

 

講因緣要有兩個要素:一個是基礎,一個是機會。自己有了基礎,等到機會來的時候努力去促成;或者本來要產生的事,經過我們的努力,讓它消失而不發生,就叫作緣起緣滅。 這便是為什麼在這個地球上,有的事在你身上可以發生,在我身上大概不發生;有的事在我身上發生,而在你身上、在你眼前、在你的經驗中可能不發生。原因是每個人各有因緣,便有不同的結果。至於業力,有的人把它當成是一種迷信、一種奇怪的思想,實際上,業力是我們從前做過的事、想過的念頭、說過的話而構成一種力量,由於這股力量,有的人會產生結果,有的人不會產生結果。 有的人過去講過的話、做過的事,並沒有產生什麼結果,但是有的人,說過的話或者做過的事則有結果。為什麼?凡是產生結果的,就是業的力量比較強,並且自己非常重視它,又加強它,使業力愈增愈強,就可能促成一些現象或者一些事情發生。如果業力能量比較弱的,就算講了、做了,可是並沒有在乎它,也沒有繼續去發動它、加強它,那麼這股力量慢慢就不見了。所以,有的人業力現前,有的人業力不現前。 聖嚴法師《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談身心安頓(二)(聖嚴法師-大法鼓 1216):http://youtu.be/GZ_8TYGy2uc

 

 

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波動, 我們自己常常跟自己過不去, 自己找自己的麻煩。 ◎ 摘自: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善 的頭像

    陽陽日記~Sherry部落格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