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練習讓我們理解到心的運作,只要不帶著任何的批判,不抗拒讓心處在自然的狀態,就是身與心同在,我們就可以「觀心」。 這麼一來,心會變得越來越細,變得更慢更精準,這樣可以提升我們的覺知能力,洞察到心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關了起來,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從那裡把心窗打開。


資深心理諮商督導楊蓓教授於8月26日,在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主講「開心窗,搭心橋」的心靈講座會上說,打坐禪修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讓我們去認識自己的心。現任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的楊蓓教授表示,心窗關上是很用力,那麼把心窗打開也同樣需要用功,她以佛法角度來說,打開心窗搭心橋是不容易,但是這還是要做的功課,這就是「修行」。楊蓓教授也以一個有關她最愛吃的「麻醬麵」故事,告訴大家她「觀心」的禪修親身經驗,惹來大家哄堂大笑。

楊蓓教授以一個故事作為這個講座的開場,她訴說了一個女生從小到大,抱著她堅信的一個信念,只要她以「凡是努力用功正直」就可以解決她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直到父親患上癌症及在半年後與已經在談婚談論嫁的男友分手後,她突然明白原來很多事情並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特別是在生命和感情上的問題。 楊蓓教授以幽默的語氣告訴大家:「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

蓓教授以上述的故事,帶出人生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所期望和想像。每個人有著自己從小到大都堅信的價值觀與信念,而往往我們也總是期望人生是順利,可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們一直以來所抱著的信念,怎麼樣也使不上力量來。

她說,在現實的每一天生活裡,的確有許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發生。生活中許多無常的事情,無論喜歡或否,都要不斷地去接受,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要接納自己。而這個接納自己是包括接受自己的種種情緒、脾氣、習氣等等,更是一種考驗,特別是對於討厭自己的人來說,這更是難。

「我們的心,也在種種的無常下,變得開始自我保護和自我逃避。於是,我們的這顆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一層一層關閉起來。表面上,日子好像過得比較容易點,每一天做好該做的和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實際上,我們的心是變得冷漠了,卻還繼續被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事牽著走。」


「偶爾,情緒依然會為小小事情而泛起漣漪。心,其實是無時無刻都會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不停攀緣著某些事情。關閉的心,即使有著再好的社交能力,卻只是表面式的,這又如何與其他人建立長遠和深刻的關係呢?關閉的心,即使身邊有人,卻仍然覺得孤單」。說到這裡,楊蓓教授再一次強調,這些過程的發生,是因為我們沒有覺知心的能力。

在大約二十分鍾 的問答環節,現場有聽眾問楊蓓教授,如果自己的心打開了,但想要與對方建立關係的人沒把心打開,怎麼辦?楊蓓教授很坦然地告訴大家,心,要不要打開,在於你自己的考慮;別人的心,是他人的考慮。

楊教授再加以解說,「冷漠」不但只是不聞不問,而是完全把心關閉起來後,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在乎的心態,讓人感到不舒服,而「坦然」是依然在乎,只是不把事情捉得太緊的同時,能夠接納,讓人感覺舒服。最後,楊蓓教授問大家「如果沒有心窗,你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來總結她兩個小時的講座。

楊蓓教授的智慧,再加上 她多年修讀心理學和進行輔導的經驗,其自然幽默的表達方式,讓現場大約 140 位聽眾過了個有意義的晚上。講座會結束後,她的簽書會同樣得到大家熱烈的反響。

◎報導:謝佳君

https://www.ddm.org.tw/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1288&modid=12&mode=&nid=3454&nofra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