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反霸凌 言語殺傷力更大


更新日期:2010/07/29 04:11

〔記者郭芳綺/高雄報導〕校園霸凌案件層出不窮,高市教育局昨公布一項研究指出,常見的霸凌狀況以肢體和言語居多,言語的傷害更甚肢體,往往成為孩子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項研究由中山大學教授鄭英耀,對17縣市、61所國中及高中職,一共發出4516份問卷,有效問卷3937份,研究發現,同儕間「友誼遭破壞」遠比直接「拳打腳踢」的傷害來得嚴重。





除此之外,「網路不雅照片」、「網路散播謠言」等網路霸凌,受傷程度也不低,而「結合同伴排擠」、「孤立」,更是「霸凌中的霸凌」。





鄭英耀說,一般大眾都將霸凌簡化為校園肢體暴力,但霸凌更深層的意義,是學生長期、反覆受到欺負或騷擾。





尤其言語霸凌的嘲笑、取難聽綽號、說壞話,可能成為受凌者心中永遠的痛。研究也發現,「弱勢族群」如身心障礙者、內向順從或身材胖瘦失衡的學生,以及成績特優或特差、愛打小報告、衛生不佳、娘娘腔等,常是受凌者的角色。





教育局昨邀來苓洲國小演出反霸凌行動劇,劇情逗趣,希望藉此呼籲社區家長及學校共同防制校園霸凌,營造友善校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