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一下看完的心情:
第一本是保羅•科爾賀的【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挑這本書,是因為我很喜歡他寫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還記得那位牧羊少年在北非遊歷的人生醒悟,看到這本是以愛情出發的人生體悟,好奇他會怎麼表達,挑了這本書,看完以後,第一個感觸是充滿濃濃的個人意識及基督聖母精神,讓我連想起另一本書:《深河》起來,但感動與細膩度相較《深河》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就薄弱點,但整本書看完,為那種為愛掙扎、猶豫到奮戰的過程感動著,那種跟另一個自己的對話,依隨著自己的心,努力給自己機會,藉由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信念,欣賞著那種追求真愛與追求信仰的感動! 喜歡書的結尾的寫的:夢想的開始就是行動!

第二本書是尚路易傅尼寫的《爸爸沒殺人》
第一次接觸尚路易.傅尼葉的作品,是看《爸爸,我們去哪裡?》,他在法國文壇及電視圈擁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一身的光環背後,隱藏的卻是他多年來避而不談的兩個殘障兒。遲至四十年多後,他決定送給他的孩子這本書,用來表達他的歉意,及永遠未說出口的愛。尼葉卻以異於其他殘障兒父母的幽默口吻,訴說自己的經歷,他說不想讓讀者哭泣,只想帶來歡笑,但在看似談笑風聲中的敘述,刻劃出了他身為一個父親的痛苦掙扎。照顧精障寶貝非常不容易! !做父母的真的很偉大,拉拔小孩跟照顧家庭真得很不容易, 覺得自己很幸福,一路健康平安地長大。
而連結著《爸爸,我們去哪裡?》的感動,讓我挑起了《爸爸沒殺人》這本書,一個盡心照顧病人、免費為窮人看診、善盡醫生職責、病人眼中的好醫生、 社會上的慈善家;但卻不知如何扮演父親及丈夫的角色,看著作者寫著過了數十年,在爸爸往生很久以後,才了解到生活並不容易,對於某些較容易脆弱的人用不好的方式來承擔生命中無法承擔的事時,也許不該苛求,那種因時間洗練,讓親情掩蓋了童年創傷,將他內心對於曾被父親重傷過但又深愛無比過的形象與記憶,能用輕鬆的言語去表達是多麼深刻的感受的沉澱呀。我一直在想處理這樣的情結是花了多少時間去屯積這樣的能量來面對過去,喜歡書中寫的:領悟到生命的智慧不在逃避,而是怎麼從『從前』找到『以後』的方向,對於這本書的感動,推演出自己對於旅行過程中的反應的一些探索:

arrow
arrow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