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Aug 03 Sun 2014 14:43
「復元」
- Aug 03 Sun 2014 09:02
真正的成長或者修行
~如實地去觀察自己起心動念,洞察最深的實相。
這個就叫做真正的實修功夫。
一個人如果內心的狀態不變,
那麼他外在的命運是不會變的,
所以一定要內在有所轉變才行,
但是要能夠觀察到內心的活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不但有顯意識的活動,也有潛意識的活動。
我們通常看到的大概都是表層的,
潛意識底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能量,
在驅動我們產生一種慾望或者一個念頭,
一種嚮往或者一個期待,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覺察不到。
所以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念頭牽著鼻子走,
換言之,我們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其實我們都是自己的奴隸。
我們是自己慾望的奴隸,是自己念頭的奴隸,
同時也是集體人類、集體意識內化進來的共同的這些慾望的奴隸。
所以克氏講過一句話“你就是世界,You Are the World ”。
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的運作模式,
這個世界人類集體的一種潮流、一種原則,或者道德規範,
一切的這些意識活動都會被內化到我們的潛意識,
就變成了被所謂的文明牽著走。
那麼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怎麼向內觀照,
這個向內觀照,與一般的心理分析是不一樣的。
心理分析是用一種理論或是一個既定的結論去觀察自己、分析自己。
那這個不叫如實觀察,沒有按照真實的情況,
單純地去觀察,這個叫做從一種理論去分析。
其實,最不容易形成二元對立,
最不會製造幻覺或者是自我合理化傾向的觀察方式,
就是所謂的“如實觀照”。
“如實觀照”你出現的狀況是什麼,真相是什麼,
你就看著它好了,其實是很簡單的。
出現什麼你就看著它,
譬如說我現在出現一個嫉妒的心態,
那我能不能立即看到我的嫉妒,
通常大部分的人是看不到的,
我們在嫉妒別人的時候,
我們腦子裡就會立即產生一大推的念頭,
譬如說我們就會批判對方不好,
批判對方什麼地方是我不喜歡的,
那事實上底端是一個嫉妒的情緒,
通常我們會把我們的嫉妒合理化,
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在嫉妒。
我們會把嫉妒很快地轉成一種批判,
或者是一種苛求,或者是一種對對方的不滿意,
可能裡邊是一種很單純的嫉妒的能量,
或者有時候我們產生了一個很深的恐懼。
這個恐懼,會非常快速地投射成一種什麼“期望”,
譬如對待伴侶,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伴侶身上的
一些人格特質是我們很難掌控的,
感覺到未來有可能會發展出外遇或是什麼,
就會牽動我們內心深處深層的不安全感,
這個時候我們很少能夠百分之百地與這個恐懼共處,
通常會立刻變成一種憤怒和指責,這個時候我們就忘掉,
其實底端是一個為這個人將來可能會變心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
所以說,在每一個起心動念的過程裡面,
我們都要有能力洞察到最深層的真相是什麼,
這個就叫做觀念頭的本質。
在佛家的修行裏面,這個叫做加標籤。
比如說剛才說的那個例子,當我對伴侶憤怒和指責的時候,
我立刻可以看到這個指責的底端是恐懼;
再比如說,當我產生一個慾望想買個LV 之類的名牌皮包的話,
我立即要看到,這個慾望的底端是什麼。虛榮?
這是從道德論斷的層面上來說的,虛榮底端是什麼?
匱乏,或者是低自尊或者是自卑。
如果對於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都能如此“如實觀照”的話,
那我們就會變得了了分明,
而且不需要運用到任何人發展出來的理論,
只是如實地去觀察自己最深的實相。
這個就叫做真正的實修功夫。
所有這些靈修的書籍,也都在告訴我們,
真正的成長或者修行,
它的重點就在於認識自己,建立自知之明。
~胡茵夢
- Aug 02 Sat 2014 09:58
「快樂學」:法國科學家僧侶馬修‧李卡德TED演說
- Jul 30 Wed 2014 11:41
Anita Moorjani 艾妮塔‧穆札尼 談瀕死的啟示 (中文字幕 Chinese subtit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23T9aOfoE
Anita Moorjani艾妮塔穆札尼是『死過一次才學會愛』的作者
她在瀕死後的啟示:
1. 愛自己(非常重要)
2. 不要恐懼(做自己),不要想去除恐懼,不要想正面思考。愈想去除就會愈專注於此。要愛自己,因為恐懼和愛無法並存。愈愛自己,自然愈少恐懼。
3. 生命是一種恩賜
- Jul 28 Mon 2014 19:52
祝福大家皆能得度 ~摘自:聖嚴法師《人行道》
祝福大家皆能得度
每當有重大災難發生,大家都會在媒體上看到佛教界為亡靈舉行超度法會的相關報導。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為,「超度」是跟死亡祭典有關的儀式。其實,從字面上來看,超度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超越與度過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遭遇苦難的時候,尋求撫慰和勉勵,在絕望之中找出希望來。
- Jul 28 Mon 2014 14:42
(心得)心靈類/佛法類 佳句摘要
- 自知之明"清楚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少,能夠如實了解自我,適時調整身心與環境的互動狀態,充分發揮潛能,避免過多的擔憂,由於擔憂害怕得失心減少了,因此也有了自信心
- (聖嚴法師/找回自己)
- 每天打坐、念佛、懺悔
- 明白因緣道理,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間的關係
- 禪的開示、體驗/法鼓文化
- 調身:氣和而心平
- 責任/紀律/學習/行動
- 未來三個月的主要重心
- 計畫新發現或學習的項目
- 希望建立甚麼樣的人際關係
- 幸福人生的三大要件~快樂與健全的人際關係、親朋好友的深度互動、創造超越自己的使命與意義
- 不怕念起,只怕覺醒
- 存在價值,放捨諸相,該做就做,不該做不做
- 了解這一生的任務
- 照:多少能耐,怎麼服務,能量管理
- 心中無罣礙,不做第二次傷害
- 山高不礙白雲飛
- Jul 26 Sat 2014 22:26
56UP 第1集
http://www.letv.com/ptv/vplay/20036855.html
- Jul 25 Fri 2014 11:24
專訪心理諮商專家張怡筠:成功人生的五個平衡點
- Jul 25 Fri 2014 11:23
楊定一/正向的念頭 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