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陽日記-閱讀有感】
今天香氣味道是歐薄荷,
最近陸續讀了幾本書跟紀錄片,
包含小周末的閱讀時光把剩下頁數細細讀完,
沉澱的感受,讓我發現薄荷的清涼讓我胸口感受的悶舒暢出去。
透過薄荷的清香微畅感,讓我腦袋清醒起來。
# 貧窮文化
這本人類學者的研究文筆之細膩,觀察之細微,讓人深入其境,進入每個家庭的細膩的情感互動描述,讓我迴盪許久。
書中寫著墨西哥不同的五個家庭的一整日描述,優雅的文筆像讀小說一樣流暢,但裏頭描寫的家庭情況卻讓我心情沉重起來,感覺就是一個一個不願意這樣的命運,卻又重複演著。 看這本我腦海不自覺浮起另一本書-烽火家人,當下感受到這個烽火家人名稱取的真巧,原生家庭烙印對於人的一生甚有影響,想起這句"有人用童年療癒自己,有人一生卻在治療童年"。
#下一個家,在何方?
作者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深入採訪一個貧民區,環繞著八個貧困家庭,裏頭還有拖車公園、出租社區的房東,法庭與社工等政府機構的互動描述,對於我來說,像是在讀濃縮的悲慘世界的感覺以及反思居住正義的公平性。
ps非常讚嘆這兩本作者厚實的文筆與踏實的學者功力,忍不住想起老師上課說的厚實描寫的說明,透過這兩本書,讓我感受到那種細緻的文筆替被忽略的群組倡議發聲的力量。
#我往那裏走,因為那裏看不見路
原型出自於作者的碩士論文,主要是作者對於十年社工生涯的反思,自己一個人從都市跑到鄉下,開始進行社區營造的血淚史。
其中我最喜歡跟有感是<妹妹>與<蟑螂>交手的五回合內容,作者用妹妹比喻年輕的女性工作者,蟑螂形容那些對於女性有歧視握有權力的男性。
本身身為女性,對於裏頭很多內容產生共鳴,也連想最近對於政治新聞變成娛樂新聞的無奈感受。
看著一群高學歷知識男性份子,針對現任總統攻擊永遠是以女性、未婚、陰險的刻板摸黑印象出發,甚至連對於自己的太太用後官干政來形容,看了直搖頭。
發現完全不從專業來彼此討論,而是就不能改變的性別特質充滿歧視,讓我整個人反胃再反胃,也可能本身也曾經有類似經驗,讓我讀這篇時,連結看到先前一推的me too 、性騷擾活動與書籍的悲傷感。
覺得我們在這片土地的性別教育還有非常多需要努力的空間。
#不再沉默
這本書之前讀的時候,分好久才慢慢讀完,因為裏頭真的讓我太震驚了。
關於作者他在 3 歲的時候被奶媽一家四口被性玩具般的性侵,他只能恐懼與忍耐,並且等待半遺棄他的父母能接阿走的希望。
長大後他徹底遺忘這段記憶,直到30多歲,跟妻子討論兒童心理的案例中,一段文字徹底勾起他最悲傷的記憶,接著開始跟妻子走向復原之路。
當時看這本書,就像回到看"熔爐"電影一樣的沉重以及濃濃悲傷感,而這次重看反而停在之前比較忽略了妻子書寫的幾頁的支持過程,看見妻子的慌張與壓力,也需要求助與外在支持。特別當老公退化成一個隨時需要依賴它的小孩狀態,身上背著經濟與學業壓力的她努力地去找到一種平衡,也試著照顧自己。
#紀錄片
紀錄片《明天之前》四集正片link:
第1集:機器人伴侶
http://v.qq.com/x/page/w003129iefx.html
第2集: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
http://v.qq.com/x/page/a0887dykpd3.html
第3集:近鄰?近敵?
http://v.qq.com/x/page/r0031fl1vye.html
第4集:告別的權利
http://v.qq.com/x/page/n00317anpz0.htm
很喜歡主持人的風格,好自然不做作,感覺就像朋友般互動自然的對談,甚至可以從主持人的表情也感受到她的感受,出乎我意外,不是我相像中會是視覺上很漂亮藝術,劇情煽情設計感的呈現方式,慢慢地很自然地帶著我跟著進入眼前的影片人生中。
在觀看心得上,情感上有共鳴的其實是探討永生與告別權的主題討論,可能是自己必然碰到跟周圍的愛的人也必然碰到,直接扣進連結內在很深的情感的觸動。
讓我處於一種難以想像的刺激思考來自於關於未來生活的機器人伴侶,因為腦袋確實知道未來可能會碰到,發現內在有種無法相像的框架好想很難打破,衝擊感一直冒出來,一種很有趣的體驗感覺讓我開始想著未來生活的樣貌。
但讓我最訝異是,本來相對自身設定比較無感的”近鄰?近敵?” 卻讓我餘音迴繞般回到日常生活中難民不等於我習慣看的採訪二分法,無助可憐或是麻煩可惡,去思考”我們是怎樣定義他者? 怎樣的定義差異?” 就像主持人提醒的那句” 如何與他人相處與我們全人類相關” “也許真正的不幸,沒有真正的完善制度,因為只有兩難,發現自己內在其實存在了很多看不見的偏見與誤解而不自知耶,而且我感受到因為我太幸福了,活在自由的台灣,所以我無法進入跟想像一種除了走,沒有其他選擇的世界。
感謝這些願意分享的故事,讓我認識了不曾體會的人生滋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