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很不喜歡屯積東西,通常一收到東西,沒在用,就會習慣捐贈掉,或是二手物品八成新以上通常就會尋找適合單位寄出,最近有發現到自己這個習慣是從小就開始,看著媽媽愛屯積的個性,一邊打掃一邊覺得受不了,但又常出現無能為力的習慣,直到開始看到形容屯積症的書,開始了解後,發現其實媽媽只是算小咖,也發現那個根源來自於內在心靈的不安定,這幾年也是跟自己掙扎學習著不要過度干涉,這一點真的花很多時間,但進步的很慢,直到這周,看到媽媽自己整理了好幾袋衣服時,我嚇到了,也發現到我一直在意的點,看到自己想要控制跟要求馬上的速度,只要不符合我期待就是給予嚴厲的指責,這個課題也一直是我這幾年在學習的,就不經意地看到妹妹印出我整疊寄給她的筆記時的感受,但看到媽媽主動整理時,我的內心震攝,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跟溝通習慣,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與框架中,從沒有試圖去了解別人的脈絡,想起師長給我這句提醒,讓這幾天一直想著,我其實一點都沒有練習著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到別人真正的需求過,其實我的要求與期待,反過來都是想透過別人來滿足自己,根本是為甚麼我不能給自己需要的需求?  感恩自己可以看到這點,雖然一直在練習,但每次的發現都看到不一樣的感受,而真正改變的力量確實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瞋心重的人,自我中心也重,總是太在乎自己的意見、得失和面子。其實很多事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了一點面子問題,就和別人一爭長短,甚至拚得你死我活,實在很不值得,也很可惜。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壓制別人,是一件值得洋洋得意的事。而要想到:我起瞋心時,對方是不是也同樣會起瞋心?如果兩人都生氣的話,就一定會產生問題。如果是自己起瞋心而對方不起瞋心的話,那受害的只有自己,因為發脾氣的人是自己,對方並沒有發脾氣。即使對方也受害,但相較起來還是佔了便宜,所以是自己損失大,而對方的損失小。想通了這一點,下次瞋心又起時,就會先留一個退路給自己,同時也給別人一條路走,這樣彼此就能夠暢通無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