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一個人滿不滿足、快不快樂,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或是別人如何對待他,關鍵在於自己心裡的感覺,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經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世間萬法都是由心念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感恩、知足,生活就會滿足。即使已經一無所有,但如果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甚至呼吸一口空氣,都覺得滿意,認為應該感謝的話,便能天天都活在快樂的世界裡了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知足就會感恩,知足就會富有。希望大家在面臨生命的轉折時,不妨轉一轉自己的念頭,那麼就會發現只要有一口呼吸,人生的路是無限寬廣的。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金剛經》教我們化解自我,不要把環境當成你自己,不要在乎環境是你所倚靠的,或你所付出的,所以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也就是《金剛經》反覆陳述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面對所有人、所有情況、所有事,處理一切你能處理的,處理之後,不必再說:「這是我做的,他們因為我而得福,而得利了。」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能夠忘掉是最好的,人我都沒有負擔;如果不忘掉,就是沒有智慧心,把包袱背在自己身上,老是想著「這是我的成就、這是我的功勞、這是我的功德」,最後變成了自己的負擔。如果能將做過的事馬上放下,就是一身輕,時時保持自由之身,就是最有智慧的人。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以付出者的立場而言,待人好的時候,不要存有太多幻想,不要有太多要求。「真正的愛心是純粹的付出,不是交換,更不是佔有」,不論把這句話放在那裡,都是對的,施不望報,才是做了好事。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生死就好像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睡了就是死,醒了就是生。每天起床,看似和昨天是同一個人,其實不是。因為每天睡覺時是「昨天那個人」,起來時是「今天這個人」。
不妨這樣看:我們一生一世,每天都會面對死死生生。孩子過世了,是睡著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人生做一個大的轉變。從宗教信仰來說,他是到佛國淨土或天國去了。
這樣一想,對生死就能釋懷,也就不會再哀怨、自責了。
生死就好像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睡了就是死,醒了就是生。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一
惜福,就是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一切資源。珍惜而不浪費、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體,不要傷害名譽、品格,甚至理念、理想,進一步還要飲水思源、感恩圖報,這就是惜福。
法鼓山所推動的惜福運動,就是請大家把不再需要用但還可以用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分享,不要讓它們變成垃圾;同時還勸導大眾過簡樸節約的生活,少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很多人都是因為精神空虛、心裡寂寞,所以不斷買東西,這是很愚蠢的;不充實內在心靈,房子裡堆滿了買來而無用的東西,頭腦裡卻空洞得缺乏思想,精神沒有得到提昇,內心一樣是寂寞、空虛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