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說偈 瞋 垢

文/星雲大師

瞋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

其心不專注,

惡慧愚鈍者。

──《大寶積經》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瞋恨心,一旦有了瞋恨,心就骯髒了,就有了垢穢。原本的清淨心,被貪瞋痴所染汙,尤其是瞋恨會傷害人,破壞好事。瞋恨就如同一把火,瞬間燒掉人的理智,也燒掉所有的功德善行。

「瞋垢背忍辱」,瞋恨與忍辱之道是相違背的。處處起瞋恨心的人,人生是煩惱的,因為他常常發脾氣,常常不高興,總是很煩惱。

一個能忍辱的人,他有修養,有力量、能擔當,故而能消除煩惱,他的人生是快樂的。

「懈怠退正勤」,人如果習慣懈怠懶惰,就會使精進勤勞慢慢消失。佛教裡講「六度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其中的「精進波羅蜜」,就是四正勤。我們要努力於四種精進:未生的惡事,要勤勞不讓它生起;已生的惡事,則努力消除它;未生的善事,要奮力使它生起,已生的信心、善行、善事,要加油讓它再增加。所以,沒有了正勤、精進,放任自己懈怠懶惰,會漸漸把精神力耗盡,空過時日,很可惜。

「其心不專注,惡慧愚鈍者」,工作要認真負責,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才能事業有成。對他人交託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完成,如果心不專注,只想耍小聰明、動歪腦筋,應付了事,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很愚痴的行為。

要知道,瞋恨、懈怠、懶惰、妄想雜念,會破壞我們的好因好緣,以及種種的好事。因此,要努力以忍辱、精進、用心專注來對治。

安心就是自求多福

佛法教人安心,是求自己心的安定,只要心能夠安定,外在環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困擾。

所謂安心也就是自求多福,不求任何人、事、物來保障自己,即使有人要加害於我們,我們只要做好最好的預防,不留下被害的因素、條件,安全性就會提高;如果我們一方面時時刻刻設防,一方面又處處留下破綻、疏失,那麼無論如何力求安全,還是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安全。

其實求心安的方法很簡單,要常常檢討自己身心的行為,如果已盡力而為,還是不得保障,就表示因緣如此,不是自己能掌控的,那就面對現實吧!也就是面對果報。果報像是蝸牛身上的殼一樣,蝸牛走到哪裡,殼就跟到哪裡,如影隨形,既然躲不開,不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才是最安心的做法。 ---摘自《 心安平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