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許醫師跟蘇老師的兩篇文章內容時,連想到昨晚看到憲哥在臉書分享的智慧『我認為您都「不該把時間花在抱怨上」,這是一件最無效的投資

不僅無益、浪費,更是一件負面人生的開端』,這些文字內容對自己是種提醒,過去的我也非常容易將負面情緒宣染給周圍的人際關係,拿著手指,用嘴巴去攻擊修理別人做得如何不對、不應該,把自己營造成受害者角色,自以為樂,那麼多年來經過一些學習,才慢慢懂我已經是個成人了,可以照顧自己、疼愛自己、尊重自己、陪伴自己,如同看聖嚴師父講授六祖壇經影片一樣的感受一樣,唯有自己能幫忙自己,一切唯心造,在受傷完全避靜的過程裡,有種念頭浮起來,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學習,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善知識,而我也能學習尊重保存善用人際關係,不要陷入黑白對錯的二分法,好好打造修煉自己。

 

 

給人建議應該謹慎

臉書常看到取暖文,或情緒發洩文。舉個我曾看過的實例:
-------------------------
今日最大的憤怒與悲傷!
園藝爲了大卡車的進出把樟樹幹鉅斷!
說是爲了幫我省錢,不然小卡車要進出多趟!
你完全不懂,這根樹幹的生命比小卡車的錢重要!

今天是非常難過的日子!
這樣的文章下面就會有很多朋友的安慰或一起發洩的回應:

1. 怎麼會這樣呢.那人真該駡的

2. 怎麼還鋸的這麼不專業
真的是園藝的嗎
竟然沒告知太誇張了啦
傷口好大喔
3. 甚麼鬼!(怒)
4. 為什麼會這樣
5. 他應該先問的
6. 如此不尊重生命,太誇張了!(怒)
7. 喔 他不是園子主人,怎不溝通自作主張呢?

-------------------------

生活中這樣的事件很多,當一個人在抱怨的時候,周遭的朋友就跟著起哄,跟他同鼻孔出氣,一起責罵他人、環境或公司等。例如:當一個女生跟朋友抱怨伴侶劈腿的時候,常常是大家跟著吐苦水說自己的伴侶(或前伴侶)是如何的糟糕,跟著罵對方和第三者怎麼那麼過分、可惡和不要臉等。

這樣做雖然看起來很像意氣相挺,大家一起洩憤,但本質上對當事人跟她伴侶的關係並沒有任何幫助。周遭人的認同只會讓當事者更覺得自己生氣有理,因此這樣的觀念和怒氣就很難改變,所以生命和處境也不會變好,甚至會越來越差(因為自己持續的抱怨和怒氣將會帶來更多不幸的結果)。

有些人雖然不會跟著抱怨,但會振振有詞的向當事人說教和批評他的不對,妳就是因為這樣那樣伴侶才會劈腿啦,認為自己是站在公正的一方,是為對方好,但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就失去朋友了。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或被教訓尤其是在傷心的時候,即使你說的很有道理,認為自己是直心,別人應該要領情甚至應該感恩涕零自己的直心啊!

真正的直心其實是真心也是菩提心,是帶著智慧和慈悲的柔軟心。因為有慈悲和智慧,所以懂得愛、敬重和柔軟,不會選邊站同鼻孔出氣,也不會用批判的方式說教。用菩提心去清楚覺察和同理當事者的看法和心情,跟他分享如何用更寬廣的視野和更溫和的態度來把事情處理的更圓滿和圓融,達到雙贏甚至多贏的結果或更美好的關係,而不是落入你死我活、我對你錯的二分法世界。

出處:http://happy1013.blogspot.tw/2015/09/blog-post_13.html

 

 

 

早安,週一。早安,大家。

這週的工作,即將展開。你準備好要接受挑戰了嗎?

每一天,我們都在體會自己;興盛或衰弱、歡欣或沮喪、振奮或疲倦、開展或停滯、匆忙或輕鬆、安在或不安⋯⋯

你越懂陪伴及理解自己,內心才可能有能量。若只是拼命外求認同及安撫,勢必內心的空洞及黑暗,也將揮之不散。

沒有人在遺棄你,因為沒有人理所當然,應該要不停止照顧你、承接你。當你已是成人,真正對你有責任照顧、回應、陪伴、理解的,是你自己。

他人只能是因為關心、因為熱心、因為樂意,而有所回應和關照,但並非因為「責任」和「應該」。

保存和善用你的人際,不讓自己耗盡人際支持情誼後,又怪罪他人何以離去,或不再照顧。看不見自己如何磨損自己的人際情誼,就會持續的以自傷傷人的方式,對待關係,折損關係。

願這第一天的開始,讓自己在沈澱、淨化、休息、靜默之後,再重新開始,重來對自己的打造及修練。

好的起步,從有意識的覺醒,開始!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grace.su.counselor?fref=n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