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祖壇經

修行:練心的方法,讓心能安定清靜。

自私自利的自我執著=煩惱~自己的執著
無漏的戒定慧:不求功德,不求回報(五分無漏功德身=清淨法身佛
 
2烽火家人
 
真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實面對,為生活負責,不再躲閃,也不怨尤
家是修行的好道場
藉境練心,老實修行,火宅變清涼
不同的主觀世戰場的來源
男女的差別待遇對人生影響太大

3受報、還願、發願
 
弘願: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的淨土
加入法鼓山,同願的人共同推動同願,同願的人在不同地方不同方向推動同願
法鼓山的鼓手,同願同修
理念被認同→共同推動
知錯、認錯、改錯
每天不斷地追求成長
鍛心!
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思考/沉澱/選擇
莫到老時方學道
基礎
佛法的修行、認識
及時學佛、及時修行
病後才知身是苦
打坐、出坡打掃,早晚課
弘一大師:放下提下平常心,惜福、習勞,老實念佛
深信因果,嚴持淨戒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家:做自己,安住與休息的地方
 
4心經
空間、時間
修行方法、體驗
六根:生理,生理與心理的配合度
六塵:環境(色身香味觸法→意根的環境)
六識
觀念的糾正,方法的練習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不要用身體製造煩惱,要用生命修福修慧,自利利他
少做惡業,多結善緣
 
 
5夢
意識活動
日有所思
靈感的感應~意識與外界、靈體
 
 
6隨信行:對著佛法的清淨信心
放掉抗拒、批判的心
無為舍:人類最安樂的住宅
三障:煩惱障、業障、果報障
依定發慧,止觀俱修
 
7八十八佛
行佛經的意義
佛法入心
三寶:如法的弟子
出罪的方法
觀想
懺悔→發願(斷相聚心)
心的力量,隨緣消舊業
慈悲喜捨→成佛之因(四無量心)
捨→三輪體空
 
 
 
 
8.
聖嚴師父開示:不論到哪裡,總是首先想到我能夠為當地奉獻甚麼? 如何幫助大眾
聖嚴師父開示:用智慧觀照,就會發起身心與環境都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多變,讓自己起煩惱是沒有智慧,讓他人起煩惱就是沒有慈悲
煩惱是沒有慈悲的
隨時給自己留一條生路,也給他人留一條生路
 
果舟法師:想到父母的恩情,只有好好修行,運用父母給予的身體,行菩薩道利益眾生,才是對父母最大的供養與報恩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遍衰,強力病所侵
有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生命的層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