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師姐寄來的法鼓山果祺法師講述的敲醒夢中人pdf檔小書,內容節錄了果祺法師演講文字稿,以及平 日與信眾的問答和開示整理內容,每篇短文充滿禪意又淺顯易讀,後面的問答開示有著許多人生或修行時碰到的疑問,透過法師開示,個人閱讀的過程裡也得到一種安心感,茲將印象深刻的內容摘錄如下:
p6 做事的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是「面對」問題、「接受」 問題、「處理」問題,有多少能力就處理多少事, 處理後就把它「放下」。世間並沒有什麼值得執著 的,天下無事,放下便是!
p10對方罵你的目的只是要讓你生氣,你不需要用生氣 來懲罰自己,讓他得逞。要不隨對方發出的聲音起 舞,是可以做到的。 你可以練習把所有聽到的聲音等量齊觀,不要留在 心裡,不要在乎它,不要管它。和別人吵架的時候, 把他罵你的聲音跟外面的車聲、鳥鳴聲、風聲…… 一視同仁。 所有的音聲不過就是聲波在空氣裡震動而已,聽到 只是聽到。不要再去分辨、執著那是什麼聲音,你 不在乎,對方就罵不到你;你只要一在乎,心裡回 應了對方,就會不偏不倚狠狠被罵個正著。
p15若能瞭解因緣和合之中,並沒有真 實的我存在,就能自由自在。
p20若沒有用身心去相應「法爾如是」,碰到煩惱執著 就只會去翻書、看經、找法師、聽開示……,雖然 當下的問題看似得到抒解,下一次問題來了,煩惱 依舊重複上演……。 所以佛說:法爾如是(就是這樣)!那究竟是怎麼 樣?只有自己去體驗,別人也沒辦法幫你。如同水 是什麼味道?是冷是熱?要自己喝過才知道。我只 能遞杯子給你,沒辦法幫你喝水。 只要你願意全然的放下念頭、放下自己、放下一切, 就會知道佛法比喝水還簡單。
p23「業」就是我 們每天做的事情,日積月累而成的慣性和習慣。「業 力」是指慣性的力量。 人會被自己的慣性牽引、和自己的慣性互動,也會 因為自己的欣厭好惡,選擇習慣或熟悉的模式,所 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雷」、「痛處」,所以對 方想討好你,也能從投你所「好」下手。 如果沒有辦法做自己的主人,就只能任由慣性帶著 24 敲醒夢中人 跑。如同屋子裡點了香,日子久了,就慢慢被燻成 那個味道。雖然所造的業有善有惡,一旦執著它, 就會被牽引、被帶著走,之後下一生再繼續流轉, 永無止息……。 若想擺脫慣性的作用,中止如此不斷循環和輪迴, 同樣可以問自己:「輪迴的是誰?」「放不下的是 誰?」
p28人是可以被訓練的。同樣的,心也可以被訓練得不 執著,試著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東西不給形容和 比較;以及下一段「全部清清楚楚,全部不在乎」 訓練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可以幫助你減少很多 的煩惱。
p33它。一旦心打開、放鬆了,你看到的世界就會變 得不一樣。自我不在就自由自在。
p38對待念頭的正確態度是:有念頭是正常的,它就像 影子一樣,如影隨形,只要不在意它,對它不欣不 厭不在乎,它就等於不存在。如果你能夠放下,把 每個時刻都歸零,念念不住,就會知道其實什麼都 沒有。
p43-44 修行只是修行,沒有在求什麼。只是一般人往往把 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被自己既有的想法困住了。如 果發現自己有貪嗔痴的習氣,還會知道那是痛苦的, 想要出離。但若以為修行之後有佛可成、有涅槃可 證,就會緊抓住修行的體驗,越修越煩惱、越修越 執著。要知道有求皆苦,大便(貪嗔痴)跟黃金(修 行)的本質同樣都是緣起和合、虛幻不實的,無論 想逃避或想追求,都是煩惱的來源。 佛教裡所有的修行方式:誦經、拜佛、打坐、經行、 持咒、念佛……,其實都是修定的方法。 44 敲醒夢中人 拜佛的時候就只是拜佛。誦經、打坐,也僅僅是誦 經、打坐。過程中保持心情輕鬆愉快,老老實實用 方法,當因緣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日常生活中好比開車、煮飯、走路、工作、睡 覺等的時候,都能清清楚楚、做完就放下,那也就 是修行了。
p50不論行住坐臥,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把 該做的做好,做過以後就放下,這就是禪的生活。
p52即使你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有很多的習 氣……,也還是可以放下自我、努力做該做的,打 開自己的心,把自己擁有的和別人分享,讓自己快 樂,也讓別人快樂。 要相信自己,心如果想要做到,就可以做到。世間 一切都是和合而成,因而能轉因緣,而緣起無界限, 事事物物有無窮無盡的可能……。
p63-64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你只要把 你該做、該說的做好就好,做完就放下。對方 有煩惱,也要他自己願意承認、願意走出來, 凡事只能靠自己,誰也幫不了誰。
線上閱讀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0B1jszXnq3XkYUTdwUkJNcWQ1NjQ&usp=drive_we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