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陳映真的作品,讀到噴淚~第一次接觸到這位作家的作品,源起是看到公視撥特集介紹,作為一個為生民立命為社會發聲的文學家,看完整個就是內心因他的正氣和厚重心生仰慕~~~對於這樣終身追求一個理想世界精神不悔的精神~想起小天使送我的德蘭修女的七條告誡】,不免拿來提醒自己! 永遠不要失去對生命的熱情
德蘭修女的七條告誡】:
第一,人是毫無邏輯,不講道理的,但還是要愛他們。
第二,做好事,別人會說你動機不良,但還是要做好事。
第三,成功帶來敵人,但還是要成功。
第四,坦誠讓你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
⋯⋯第五,建設是脆弱的,但還是要建設。
第六,你幫助的人會攻擊你,但還要幫助他們。
第七,君子會被小人擊倒,但還是要做正人君子。
from:http://www.trend.org/event/2009masterevent/main1.html
本名陳映善,1937年出生於台灣苗栗,兩歲時過繼給三伯父,改名陳永善。光復前一年(1944年)才回到鶯歌,筆名「陳映真」原為過世的雙胞胎哥哥名字。
成功中學畢業後進入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就讀,大學時期因閱讀左派書籍,如老舍、魯迅等,思想逐漸左傾。陳映真認為魯迅的小說《吶喊》影響自己極深。對於台灣「白色恐怖」的記憶,最早始於小學時期,鄰居陸姓外省人的遭遇。陸家大姐被陌生男子帶走,以及因白色恐怖而被吉普車帶走的老師,都成為陳映真日後創作的素材。
1959年,尉天驄等人合辦的同仁刊物《筆匯》向其約搞,陳映真的第一篇作品〈麵攤〉刊登於《筆匯》,筆名陳善。畢業後,陳映真入伍服役,軍隊裡外省老士官長的遭遇,讓他體會到內戰和民族分裂殘酷,感觸相當深,這段時期的作品主要發表於《現代文學》,主題集中在「大陸人在台灣」及「知識分子的失落」,代表作如〈將軍族〉。
1966年左右是陳映真風格的轉變期,和其就職於美商瑞輝藥廠不無關係。作品多發表在《文學季刊》,作品內容擺脫了個人悲觀主義的色彩,風格日趨寫實、理性、諷刺和批判。
1968年原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卻因「民主台灣同盟」案被捕入獄,判刑十年,直至1975年因蔣中正去世百日忌特赦,提早三年出獄。在火燒島的日子,讓他認識了許多獄友,也對白色恐怖事件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出獄後的陳映真就職於美商溫莎藥廠,把寫作的觸角轉向以探討第三世界的經濟、文化侵略等議題,生動描劃第三世界的扭曲與掙扎,同時也不停回顧動盪的中國近代歷史,如〈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等作品。
曾加入文化界激烈爭辯的「鄉土文學論戰」,多次以「許南村」的筆名發表對於文學立場的看法。1979年,調查局以「涉嫌叛亂,拘捕防逃」為由,二次逮捕陳映真,經由施明德、陳鼓應、白先勇、鄭愁予等人的聯署抗議下,在三十六小時後獲得釋放。
1983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邀請,與七等生同赴國際作家工作坊。同年以小說〈山路〉獲得《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
1985年,創辦了結合攝影與報告文學、深度報導的月刊《人間雜誌》,成立宗旨為「從社會弱小者的立場去看台灣的人、生活、勞動、生態環境、社會和歷史,從而進行紀錄、見證、報告和批判。」1989年,成立「人間出版社」並擔任出版發行人,同年《人間雜誌》因財務困難而停刊。
1990年後,人間出版社開始出百台灣政治經濟叢刊,陳映真也參加了一系列的街頭運動。此外,也開始進出中國大陸,之後定居於北京。其後,陳映真於台北市新生畫廊籌劃關於日據台灣五十年「五十年枷鎖」照片展,展出歷史照片三百餘幅。亦受邀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大典,籌劃香港殖民時期照片展於台北市誠品書店。
陳映真持續人道關懷的精神和更加深遂的思路,晚年再度創作了小說〈歸鄉〉、〈夜霧〉、〈忠孝公園〉和散文〈父親〉、〈生死〉,文章風格受到時事影響,趨於內斂。
2000年,在《聯合文學》九月號發表了〈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文中表示,余光中曾將陳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從香港寄給美國的陳芳明,輾轉交給當時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徐復觀、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才僥倖躲過這場災禍。
2006年9月26日陳映真第一次中風入住北京朝陽醫院,病情曾改善轉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風陷入重度昏迷,被安排於該醫院「重症監護室」(ICU)。
目前於北京復建中。
德蘭修女的七條告誡】:
第一,人是毫無邏輯,不講道理的,但還是要愛他們。
第二,做好事,別人會說你動機不良,但還是要做好事。
第三,成功帶來敵人,但還是要成功。
第四,坦誠讓你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
⋯⋯第五,建設是脆弱的,但還是要建設。
第六,你幫助的人會攻擊你,但還要幫助他們。
第七,君子會被小人擊倒,但還是要做正人君子。
from:http://www.trend.org/event/2009masterevent/main1.html
本名陳映善,1937年出生於台灣苗栗,兩歲時過繼給三伯父,改名陳永善。光復前一年(1944年)才回到鶯歌,筆名「陳映真」原為過世的雙胞胎哥哥名字。
成功中學畢業後進入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就讀,大學時期因閱讀左派書籍,如老舍、魯迅等,思想逐漸左傾。陳映真認為魯迅的小說《吶喊》影響自己極深。對於台灣「白色恐怖」的記憶,最早始於小學時期,鄰居陸姓外省人的遭遇。陸家大姐被陌生男子帶走,以及因白色恐怖而被吉普車帶走的老師,都成為陳映真日後創作的素材。
1959年,尉天驄等人合辦的同仁刊物《筆匯》向其約搞,陳映真的第一篇作品〈麵攤〉刊登於《筆匯》,筆名陳善。畢業後,陳映真入伍服役,軍隊裡外省老士官長的遭遇,讓他體會到內戰和民族分裂殘酷,感觸相當深,這段時期的作品主要發表於《現代文學》,主題集中在「大陸人在台灣」及「知識分子的失落」,代表作如〈將軍族〉。
1966年左右是陳映真風格的轉變期,和其就職於美商瑞輝藥廠不無關係。作品多發表在《文學季刊》,作品內容擺脫了個人悲觀主義的色彩,風格日趨寫實、理性、諷刺和批判。
1968年原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卻因「民主台灣同盟」案被捕入獄,判刑十年,直至1975年因蔣中正去世百日忌特赦,提早三年出獄。在火燒島的日子,讓他認識了許多獄友,也對白色恐怖事件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出獄後的陳映真就職於美商溫莎藥廠,把寫作的觸角轉向以探討第三世界的經濟、文化侵略等議題,生動描劃第三世界的扭曲與掙扎,同時也不停回顧動盪的中國近代歷史,如〈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等作品。
曾加入文化界激烈爭辯的「鄉土文學論戰」,多次以「許南村」的筆名發表對於文學立場的看法。1979年,調查局以「涉嫌叛亂,拘捕防逃」為由,二次逮捕陳映真,經由施明德、陳鼓應、白先勇、鄭愁予等人的聯署抗議下,在三十六小時後獲得釋放。
1983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邀請,與七等生同赴國際作家工作坊。同年以小說〈山路〉獲得《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
1985年,創辦了結合攝影與報告文學、深度報導的月刊《人間雜誌》,成立宗旨為「從社會弱小者的立場去看台灣的人、生活、勞動、生態環境、社會和歷史,從而進行紀錄、見證、報告和批判。」1989年,成立「人間出版社」並擔任出版發行人,同年《人間雜誌》因財務困難而停刊。
1990年後,人間出版社開始出百台灣政治經濟叢刊,陳映真也參加了一系列的街頭運動。此外,也開始進出中國大陸,之後定居於北京。其後,陳映真於台北市新生畫廊籌劃關於日據台灣五十年「五十年枷鎖」照片展,展出歷史照片三百餘幅。亦受邀參加香港主權移交大典,籌劃香港殖民時期照片展於台北市誠品書店。
陳映真持續人道關懷的精神和更加深遂的思路,晚年再度創作了小說〈歸鄉〉、〈夜霧〉、〈忠孝公園〉和散文〈父親〉、〈生死〉,文章風格受到時事影響,趨於內斂。
2000年,在《聯合文學》九月號發表了〈關於臺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文中表示,余光中曾將陳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從香港寄給美國的陳芳明,輾轉交給當時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徐復觀、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才僥倖躲過這場災禍。
2006年9月26日陳映真第一次中風入住北京朝陽醫院,病情曾改善轉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風陷入重度昏迷,被安排於該醫院「重症監護室」(ICU)。
目前於北京復建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